培华人故事

培华人故事

首页 >> 正文

【培华人故事】他,重新定义“法学学霸”!

发布日期:2025-11-18    作者:杨静云     来源:    点击:

一张被攥的皱巴巴的欠条,李鹏源拿在手里微微发颤。在西安培华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法律实践过程中,一位阿姨哽咽着诉说她三个月工资被拖欠、儿子的学费还没有着落。李鹏源没有急着解释法律条文,而是先递上一杯温水,轻声说:“阿姨,我们一起想办法。”

两周后,阿姨特意回来了,她紧紧握着李鹏源的手:“钱要回来了,娃的学费有着落了!你们学生娃,真管用!”

“那一刻,”李鹏源回忆道,“所有理论都在现实中找到了落点。法治的温度不在宏大叙事里,就在这一次次面对面的帮助中。”这句朴素的认可,成了他日后所有拼搏中最温暖的慰藉与最坚实的动力。

以勤为径,登知识高峰

校园里总能看到李鹏源诵读法律条文的身影,正是这份执着让他的成绩始终保持在年级前1%,曾获得培华一等奖学金。除了专业课程,他还通过了英语四级,考取了计算机二级、普通话等证书。他说:“法律人需要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每一个证书背后都是对未来执业能力的积累。”备考期末的那段时间,他自制了一套特殊的“案例口袋本”,将复杂难记的法律条文与真实案例一一对应写在小卡片上,随身携带。在碎片时间里,他总会拿出来反复琢磨,直到每个知识点都像故事一样印在脑海里。

以智为舟,破竞赛浪潮

2025年4月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进入关键阶段。深夜的教室里,李鹏源和团队成员们为项目方向争论不休,“零工经济权益保护派”和“社会弱势群体维权派”各执一词,气氛一度陷入僵局。“让我们回归问题的本质,”李鹏源在白板上画出一个交集,“这两个方向都聚焦弱势群体权益保护问题。”他创新性地提出“平台责任划分+基层宣传联动”的综合方案。在指导老师姚文静、王朋的帮助下,联系校外资源,最终带领团队斩获第十五届“挑战杯”陕汽集团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一等奖。这样的竞赛经历在他的大学生涯中已积累了十余项,包括2024年全国大学生新文科创新大赛优秀奖等荣誉。他不仅在赛场上表现出色,李鹏源也将智慧与温度带入了真实的法律实践中。

以行为帆,济现实之海

在上海市汉盛律师事务所实习期间,李鹏源亲历了一个令他深思的案件。带教律师处理一起劳动纠纷时,没有急于起诉,而是通过精准找到公司制度漏洞,以调解方式为刚毕业的大学生争取到合理赔偿。“法律人的专业,不仅是打赢官司,更是用最小成本帮当事人解决问题。”正是这些实践经历让他明白了“法律人”三个字的分量——既要精通条文,更要心怀温度。除了专业实习,他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累计时长超过200小时。在“七彩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中,他带领的云程法轫志愿服务队获得团中央专项立项,用专业知识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

以山为镜,照法律之心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严谨的法学学霸还拥有国家二级户外山地运动教练员身份。在山野中磨练出的坚韧品格,也让他在学业和竞赛中表现出色。“每当遇到难题,我就会想起登山时的情景,只要方向正确,每一步都离目标更近。”

以法为尺,赴时代之约

从那个秋日下午的服务窗口到全国大赛的领奖台,从社区普法的温馨场景到顶尖律所的专业历练,李鹏源的每一步成长都在印证着西安培华学院“实践育人”理念的深远意义。在这里,法学不只是课堂上的案例研讨,更是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优秀不只是成绩单上的数字,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西安培华学院精心构建的“理论-实践-服务”育人体系,正悄然培育着新时代法治建设的中坚力量。

他的故事,是交给培华的一份优秀答卷。我们期待着他的下一份答案,也期待着培华能走出更多这样用专业成就、用温度服务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