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

青春三下乡 筑梦正当时|躬身实践赓血脉,挺膺担当写答卷——明法夏日实践队纪实

发布日期:2025-07-17    浏览次数:

为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鼓励引导青年学生在深耕乡村沃土中闪耀青春担当,法学院积极响应校团委关于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2025年7月,在共青团旬邑县委的支持下,法学院党总支书记兼行政副院长韩斌、团委书记董可怡带领明法·夏日实践队9名学生一行到达旬邑县进行乡村振兴调研和法治宣传教育实践。

明法·夏日实践队以党建为引领,法治宣传为核心,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为旬邑县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校地携手:共谋乡村振兴实践路径

抵达当日,旬邑县团委组织召开了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暨“百千万工程”对接座谈会。座谈会由旬邑县团委副书记池文博主持,旬邑县司法局、土桥镇、太村镇有关负责同志与实践队师生共同参会。





团县委副书记池文博详细介绍了旬邑县基本情况,对法学院明法·夏日实践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指导老师董可怡详细介绍了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目标及具体实施方案,展现了法学学子深入基层、服务乡村的青春志向。韩斌书记指出,此次三下乡活动将结合法学专业优势,聚焦旬邑县乡村振兴、法治建设等领域,通过调研、志愿服务等形式为乡村办实事,希望同学们在实践中提高专业素养,增强青年学子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随后,共青团旬邑县团委带领明法夏日实践队一行前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参观走访,通过讲解,队员们更加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正确引领大家在“学思想”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强党性”中擦亮青春底色,在“重实践”中挺膺担当,在“建新功”中放飞梦想,为谱写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专业赋能:实践内容紧扣法治建设需求

为切实做好普法宣传活动,明法夏日实践队到达旬邑县县司法局参观学习并开展实地调研,零距离接触司法工作、法律宣传、法律援助等各项工作,了解基层法治建设情况。





思想引领:注入红色基因,点亮法律明灯

为将传承红色法治基因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密切结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实践队来到马兰山革命旧址,希望为后续的普法活动融入旬邑的红色元素,进而深化全面依法治国治省治县实践,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发挥红色法治蕴藏的政治教育、文化传承、道德示范、价值引领的功能作用。





实践队受旬邑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站中心主任水攀峰、副主任李新芳邀请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 周年观影活动。以光影为桥梁,让青年学子在沉浸式观影中直观感悟党的百年光辉历程,进一步激发爱国情怀与乡村振兴的奋进信心。明法夏日实践队将持续传承红色精神,以青年担当践行初心使命,把红色力量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为基层发展注入蓬勃动能。




德法共育:共筑法制教育暖心桥梁

法学青年送法下乡,暖心接力温暖民心。明法夏日实践队充分发挥法学专业优势奔赴乡村基层,将法治课堂搬进农家院落,把法律咨询送到热闹圩场,在田间地头用专业知识为群众播撒法治种子。实践队员们坚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普法宣传。通过漫画普法、文艺普法等开展民法典宣讲、红色法治故事宣讲、民法典趣味问答、演绎法治情景剧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案例为群众答疑解惑,有效提升了普法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实践队围绕儿童成长需求,打造"沉浸式"普法课堂和暑期安全微课堂。队员们通过民法典三句半、趣味问答等互动形式,生动讲解民事权利能力、监护制度等法律知识,特别是《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相关内容,系好他们的第一颗“法治扣子”,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法学院明法夏日实践队始终心系基层,普法宣传的脚步从未停歇,一批批法学学子接力下乡,用专业知识服务群众,用法律温度温暖人心,以实际行动践行法治为民的初心,在推动基层法治建设的道路上,始终与法同行,为乡村振兴贡献法治智慧,进一步坚定了为法治中国建设奉献青春力量的信念和担当。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