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保护红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7月7日至15日,西安培华学院“薪火相传”红色文化实践队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薛舒凡、赵艳、王慧三位教师带领下,深入秦岭腹地的商洛市镇安县茅坪回族镇,以青春为笔、科技为墨,将思政课堂延伸至青山沃野,以脚步丈量信仰的高度,用青春感悟历史的温度。

踏访陵园缅先烈,赓续血脉谱新篇。在茅坪回族镇政府工作人员带领下,西安培华学院“薪火相传”红色文化实践队走访茅坪烈士陵园和蒿滩子烈士墓园。师生们心怀敬仰,在苍松翠柏环绕中驻足纪念碑前,凝视镌刻的名字,聆听工作人员讲述那段烽火岁月的故事,记录这段珍贵的口述史料。烈士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却有着相同的信仰与追求,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新时代的大学生不忘历史、砥砺前行。


茅坪调研寻红韵,口述采录铸史魂。西安培华学院“薪火相传”红色文化实践队深入茅坪回族镇针对红色文化传承保护情况展开调研,并用数字化手段收集革命老兵和后代的口述史资料。调研中,师生走进养老院,聆听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革命老兵和后代讲述着革命年代的艰辛与不易,让大家对红色文化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团队还利用数字化手段将调研资料进行保存,大大提高了资料的使用效率和价值。


薪火承志踏新程,红区焕彩谱新篇。西安培华学院"薪火相传"红色文化实践队走进茅坪村史馆,在历史回响中感悟乡村振兴的时代脉搏。村史馆内,斑驳的农具、泛黄的老照片见证着这个曾经"靠天吃饭"的贫困镇,在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指引下,通过发展特色畜牧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实现从"泥巴路"到"水泥路"蜕变。师生们参观完不禁感叹:正是党的坚强领导,让茅坪这片红色土地焕发出蓬勃生机,书写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的生动篇章。


红脉燃情传古韵,言泽润土谱新声。西安培华学院“薪火相传”红色文化实践队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言泽乡土”实践队在茅坪回族镇中心小学的操场上不期而遇。一支身着红白队服,怀揣着老区红色故事与革命先辈的峥嵘记忆;另一支则以靛蓝为底,携带着普通话推广教材与乡音调研问卷。当红色故事里的家国情怀遇上普通话里的文化纽带,当历史记忆的火种遇见语言传承的星辉,这场三下乡的偶遇,让青春的脚步在乡野间踏出更响亮的回响。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恰似一堂行走在中华大地上的思政课,让我们在乡土的褶皱里触摸到历史的温度,于亲历者的言语中感悟信仰的力量。这堂"行走的思政课"以天地为教室、以实践为教材,让理论之光穿透历史烟云,照亮青年认知的深水区。作为新时代的青春赶考人,当以赤子之心赓续红色基因,让个人理想与时代坐标同频共振,以开拓者的锐气、奋进者的姿态、奉献者的情怀,奏响"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强音。
拍摄:“薪火相传”红色文化实践队
撰稿:薛舒凡
校对:赵艳 王慧
审核:寇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