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院(部)、中心:
为了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快我校创新创业课程群建设,现面向全校开展本年度创新创业课程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
以推进产教融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提升学生创业实践能力为目的,将创新创业的理念与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劳动教育等充分融合,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
二、课程类型设置
根据我校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科优势及专业特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按课程类别设置,分为创新创业基础课、专创融合课、创新实践课。
1. 创新创业通识课
着重讲授与创业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科学地认知创业规律,深刻地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辨证地分析创业者、创业团队、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和创业项目,掌握创业所需的基本技能,熟悉创业计划的撰写和新企业的开办,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自身全面发展需要,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2. 专创融合课
专创融合课是各院(部)、中心紧密结合本院学科和专业优势设计开发的课程,课程主要面向本院学生,也向有一定基础修读本院课程的其他学院学生开放,旨在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特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个性化人才培养创造条件。
3.创新实践课
课程内容应紧密跟踪行业需求与技术发展,通过让学生接触最新的技术与产品,激发学生兴趣并使其充分发挥创意,体验概念验证、样机研制、小批量试制等产品研制生产全流程,提升大学生跨专业自主学习、技术应用、科技创新、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职能型、复合型人才。课程可通过选修或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模式开设。
三、计划建设数量和申报方式
本年度计划建设10-15门校级创新创业线下课程。各院(部)、中心可单独申报或跨学科、跨专业、校内外合作申报,由课程负责人设计基本的课程架构并组建课程团队,由课程团队协同合作撰写课程建设方案、《西安培华学院创新创业课程立项申报书》(详见附件1),并提交至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办公室。
四、课程申报条件
1.学时学分:每门课一般不多于2学分。每学分对应16个学时的教学或实践。在课程设计中请明确实践环节所占学时。
2.任课教师:应热心教学工作,具有创新思维,能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鼓励有行业企业经历的教师申报。教师可单独申报,也可联合不同学科专业的优秀教师,或者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业的优秀人才组建教学团队,团队成员一般不超过3人,课程主持人要求讲师以上职称。
3.教学内容:要符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课程内容能够较好地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结合。要体现前沿性与时代性,及时将学术研究、科技发展前沿成果引入课程。
4.教学形式: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深化学生交流研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提倡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鼓励任课教师带领学生深入行业一线参观、调研、交流、实习;通过课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最终产生一批有可视化的成果和作品。
5.建设周期及开课周期:课程建设周期为一年,即首次开课时间不晚于2021年秋季。以学期或学年为开课周期,一般每学年应开课一次。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接受学生评教。
6.考核方式:以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代替传统的考核评价,通过多种手段对学生学习全过程予以记录和衡量,加强教学和考核方法创新,侧重实践能力考核,突出成效为本,切实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7.积累教学成果:鼓励教师编写有特色的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鼓励教师发表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论文。
8.预期成果:课程简介、课程概述、课程团队、教学大纲、作业与答疑、评价机制、创业案例、学生作品、相关论文等。
五、申报立项程序
1.课程负责人填写《西安培华学院创新创业课程立项申报书》。
2.申报单位负责人填写推荐意见并签字、盖章,于2020年12月18日(星期五)前将电子版发送至邮箱30051675@qq.com,邮件名统一为:学院-课程负责人姓名-课程名称。纸质版以学院为单位报送至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办公室。
3.学校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形成立项意见,报学校主管领导同意后公示、公布,批准立项建设和实施。
五、有关说明
1.学校将对批准立项的每门创新创业课程给予经费支持,用于该门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料收集、教学方法改革研讨、教学调研等。课程经费根据学校预算及课程建设情况分批发放。
2.学校每年将从校级立项的课程中向陕西省教育厅推荐立项省级创新创业课程。
联系人:刘斌 电话:85680173
附件:西安培华学院创新创业课程立项申报书
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
2020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