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寻乡村振兴实践路径,感受乡村发展新风貌,西安培华学院耘梦沃土实践队走进渭南大荔畅家村,跟随讲解员参观乡村振兴馆,沉浸式解码乡村振兴的“畅家答案” 。
初遇畅家:在和美图景中埋下思考的种子

踏入畅家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标语格外醒目。干净整洁的道路串联起错落屋舍,波光粼粼的池塘与古朴凉亭相映成趣,自然生态与人文建设的交融,让“宜居宜业”从文字变成可触摸的温度。队员们一路观察:屋舍墙上的标语广场上的农耕雕塑,村口的电商服务站,路边的豆腐工坊飘出传统香气——这些细节,让大家对“乡村如何蝶变”的好奇愈发浓厚,也为后续的思考埋下伏笔。

走进振兴馆:在发展脉络中提炼实践智慧
乡村振兴馆里,“名人与豆腐”的故事揭开畅家村的发展密码。从往昔靠天吃饭,到如今产业、生态、乡风全面升级的示范村,一组组“豆腐产业年产值翻番”“村民人均收入增长”的数据,一个个“传统豆腐工艺改良”“闲置老宅改民宿”的案例,让队员们看清了一条“立足本土资源、锚定市场需求”的振兴路径。

原来不是所有乡村都要‘追热点’,把自己的‘老手艺’做精做透,也能走出特色路。队员们边记边议,在产业升级的细节里,在“生态保护优先”的规划中,逐渐触摸到乡村振兴的核心逻辑——既要守得住乡愁,也要接得住时代。

共识凝聚: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实践队围坐交流,在思想碰撞中形成共识:一定要“扎根本土”而非“盲目跟风”。畅家村将不起眼的豆腐做成“金字招牌”,证明乡村的“宝贝”往往藏在本土资源里——传统技艺、特色物产、生态环境,都是可挖掘的“富矿”同时,我们将用“青春语言”讲好乡村故事借助短视频、校园公众号等平台分享“畅家村的豆腐厂”“乡村振兴馆里的老物件”等内容,让更多人看见乡村的变化与潜力。

走出畅家村时,夕阳为凉亭镀上金边。队员们知道,这次行走不仅是一次“答案探寻”,更是一场“责任接力”。乡村振兴的蓝图里,青春力量从未缺席;而青年的成长路上,乡村大地永远是最好的课堂。未来,耘梦沃土实践队将带着这份共识与热忱,让青春在服务乡村的征程中,绽放更坚实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