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长廊里的千年回响
耘梦沃土实践队走进“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大荔县东城街道畅家村,一座融合乡村振兴与非遗传承的豆腐文化体验馆正静静诉说着两千年的故事。队员们首先被“豆腐的历史起源”展板吸引——西汉淮南王刘安炼丹时偶得的智慧结晶——豆腐,经由唐代鉴真东渡,跨越山海传至东瀛。

东渡传向世界,1960年河南新密汉墓出土的文物图像更印证了这段源远流长的历史。

墙上的传统农具与“科普体验”书法横幅相映成趣,让队友冯同学不禁感叹:“这不仅是生产车间,更是一座活态的豆腐博物馆!”

匠心传承:从石磨到智能生产线——“万企兴万村”
“大家注意石磨转速与出浆浓度的关系!”在非遗工坊体验区,队员王宇昊和姚景博正全神贯注操作石磨。深灰色花岗岩磨盘上的环形凹痕诉说着岁月痕迹,木质手柄在45度角精准施力,乳白豆浆缓缓渗入陶罐。背景墙“舀一勺‘玉团’”的书法标语与夯土墙面,将千年技艺浓缩在这方寸之间。

队员们分别体验了古法过滤豆渣,点卤水,成型与压制。
转型进行时:大荔畅家村豆腐厂现代化车间启新程

全自动生产线小时处理1.5吨大豆,工人们身着蓝色制服在“安全生产规范操作”的标语下有序作业。点卤师傅手持长勺的稳健手法与智能温控系统相得益彰,传统工艺的“卤水点豆腐”在这里被赋予科技内核。“古法石磨VS智能生产线”的直播对比实验,让观众通过实践队的直播镜头直观感受非遗技艺的守正创新。“万企兴万村”,泽瑞豆厂企业聚焦乡村产业振兴,因地制宜助力打造以绿色农业为核心的农业现代化特色产业集群。

在泽瑞豆业宽敞明亮的厂房里,实践队员们见证了“党建+产业”模式的生动实践:日产1.5万公斤的豆腐、豆皮等产品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周边8个县市,每年为村集体创收15万元。
畅家村豆浆:一口鲜醇,源自匠心

正如队员直播时所说:“豆腐的‘磨’字,既是工艺,更是乡村振兴需要的工匠精神。”
耘梦沃土实践队探秘大荔泽瑞豆腐厂,在氤氲的豆香中读懂了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从传统豆腐坊到标准化生产车间,从单一豆制品到延伸出文旅体验、电商销售的产业链,这家扎根乡土的企业,用“小豆腐”做出了“大文章”。泽瑞豆腐厂的故事,正是无数乡村用产业“造血”、用创新“赋能”的缩影,也让我们对“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有了更真切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