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8日中午,管理系在博远楼2115教室召开2024-2025-2学期期中师生座谈会。管理系副主任田琳、督导张慧及全系教师,与财务管理、资产评估、人力资源三个专业的学生代表共聚一堂,围绕教学质量提升、育人生态优化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会议由高瑞阳老师主持,通过直面问题、共商对策,为提升教学实效注入新动能。

督导视角
强化督导效能,锚定教学优化方向
张慧督导结合日常巡查,系统梳理课堂教学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参与度有待提高等,并从系统性视角提出教学改进方向,强调通过四方面协同发力:针对教学设备老化问题,建议建立动态维护机制以提升硬件支撑力;倡导在抽象理论课程中推行“案例+实践”双驱动教学模式,增强课堂内容吸引力;提出优化课堂互动设计,通过激发学生内生学习动力构建高效能课堂;同时聚焦职业发展需求,建议加强考证专业课程与行业标准的衔接,增设模拟考试、真题解析等辅导模块,帮助学生提升职业资格认证通过率,为就业竞争力赋能。督导团队的专业诊断为座谈会提供了改革框架,将碎片化问题转化为系统性解决方案,推动教学优化迈向纵深。
学生之声
立足学习体验,激活教学改革动能
学生代表们逐一发言,结合自身学习经历分享了课堂真实感受。来自财务管理、资产评估、人力资源的学生代表踊跃发言,从课程建设、学业发展、环境育人及技术支持四大维度提出建议:呼吁在理论课程中融入行业热点与实务案例,推动知识向能力转化;建议统筹职业资格考试与课程进度,建立弹性化学业支持机制;强调教学设施更新与学习环境优化的重要性,建议定期维护教室设备;此外,部分学生还提出新诉求,希望增设校企联动实践项目,通过企业导师进课堂、行业实战课题研讨等方式,将理论教学与真实业务场景对接,帮助学生提前积累职业经验。学生们的真实诉求为座谈会注入了实践视角,既直击教学痛点,也为改革路径提供了鲜活的一线参考。

总结展望
系统改革构建长效育人机制
管理系副主任田琳在总结讲话中明确改革路径,提出从硬件升级、课程提质、协同育人三方面发力:尽快解决教室设备故障问题,要求理论课程案例教学比例持续提升,结合企业真实业务场景设计教学内容;同步强化考证专业课程与行业标准衔接,在初级会计、金融从业等课程中增设模拟考试与真题解析模块;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引入企业导师参与课堂教学,联合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等合作单位开发“智能财务风控”“数据资产估值”等行业实战课题,推动课堂与职场无缝对接。“教育需要师生双向奔赴,既要解决空调故障这样的‘眼前事’,更要攻克学习动力不足的‘长远题’。希望同学们把课堂问题当作成长的阶梯,在主动思考中实现自我突破。”田琳副主任的总结为本次会议锚定了改革方向,将师生关切转化为具体行动方案,为教学质量的可持续提升提供了实施路径。

管理系以期中师生座谈会为契机,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升级。针对座谈会上师生提出的设备维护、课程优化、实践衔接等核心问题,系内迅速制定分层解决方案:短期内将优先解决教室投影模糊、白板笔故障等硬件问题;中期聚焦课程体系重构,并持续提升理论课程案例教学比例,联合企业开发《智能财务数据分析》《数据资产管理实务》等前沿课程;长期规划中,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引入企业导师进课堂,共建“智能财务风控”“数据资产估值”等实战课题,同步优化初级会计、金融从业等考证辅导资源,打通职业资格认证与教学衔接通道。
最后,田主任表示,不论是从教室设备的及时维修还是从数据资产特色课程的开发,我们都将坚持“问题导向”与“发展导向”双轮驱动,依托“案例教学资源库”“学业发展中心”等平台,持续完善“专业素养+数字技能+创新思维”人才培养体系,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能实战、懂数据、适应行业变革的复合型财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