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与金融学院网站

教学实践‖校企联动探农文旅融合 汉阴研学启知行合一新篇

发布日期:2025-11-05    浏览次数:

2025年11月3日,江凤香教授与会计与金融学院院长助理吴春娜老师带领会计学、市场营销及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赴安康市汉阴县开展实践研学活动,先后走进炕炕馍产业基地、陕西一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富硒糙米种植加工示范点位及《梦想改造家》“三棵柳·筑梦之家”工程现场,在行走中探寻乡村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密码。

在蒲溪镇炕炕馍产业基地,学生们实地观摩了这一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准化制作流程。作为汉阴富民特色产业,该基地通过“国企带镇村”模式推动26家手工店铺规范升级,实现原料、标准、品牌等“五统一”,产品已进驻机场、景区等多个销售平台,并带动180余户农户种植小麦、芝麻等原料作物。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围绕品牌推广策略与工作人员深入交流,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则专注记录炕炕馍背后的民俗文化故事,会计学学生重点调研了产业规模化运营中的成本核算体系。

   

随后,研学团队走进陕西一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现场品尝了企业主打产品手工桑叶面。作为汉阴富硒桑资源开发的代表性企业,该公司填补了当地桑叶食品加工领域空白,通过生产桑叶面、桑叶馒头等产品延长蚕桑产业链,每月产值达100万元左右,年收购桑叶可达200吨。看着工人们娴熟的手工搓面技艺,学生们直观感受到传统工艺与现代农业科技结合的魅力,会计学专业学生针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展开提问。

    

在富硒糙米展示区,学生们了解到汉阴50%土壤达中等富硒水平,依托凤堰梯田优质生态培育的富硒糙米,不仅颗粒饱满、口感软糯,更具有调节新陈代谢、改善便秘等营养功效,已通过完备的追溯体系打造出优质粮油品牌。跨专业交流中,大家围绕 “ 富硒农产品价值挖掘与市场定位 ” 形成多个研讨视角。

研学最后一站来到双河口镇三柳村,实地探访《梦想改造家》打造的“三棵柳·筑梦之家”工程。这座由废弃村小改造的1735平方米空间,集研学实践、幼老关爱、社区工坊等功能于一体,通过盘活闲置资产构建起乡村“爱的港湾”。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聚焦空间改造中的文化表达,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则探讨研学基地的运营与推广路径,会计学学生关注项目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平衡。

  

江凤香教授表示,此次研学将非遗产业、生态农业与乡村振兴实践深度结合,为不同专业学生搭建了跨学科认知平台。参与学生纷纷表示,通过近距离观察汉阴特色产业发展与乡村建设实践,切实感受到理论知识与基层实践结合的重要意义,为未来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