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项工作 >> 社会实践 >> 正文

华商网:当青春撞上龙尾:一场误打误撞的社区晨舞

发布者:陈天航 [发表时间]:2025年08月03日 21:54 [来源]:华商网 [浏览次数]:

在西安培华学院“希望之翼服务队”的暑期托管记忆里,“和大爷大妈共舞龙” 成了“带娃”更难以忘怀的存在——没人想到,一次“到早了”的意外,会让城东社区的晨雾里,飘起年轻人和居民们的笑声


一、“青衿辈”与“老江湖”的清晨相遇


七月初,清晨的周至县,天已放明,可夜间的潮气如褪色的墨,在天地间晕染开,把晨光都浸得发绵 。开课第一天的队员们激动不已,起了个大早却没想到社区还未开门,但社区门口广场的大爷大妈们已经开始舞龙,大爷大妈们熟练地挥动手中的龙杆,红绸龙身在晨光里翻飞。

希望之翼服务队的成员们站在场外驻足观看,大爷大妈们露出质朴真诚的笑容,一边舞龙一边亲切地与队员们交流。


二、未碰的浆水,也甜了记忆


领舞的大爷突然停在成员们面前,竹杆往地上一顿:“要不要来试试?” 服务队活力四射的董芝宇跃跃欲试,很快就加入了舞龙的队伍,紧接着其他成员们也开始了尝试。

晨光里的龙绸还在晃,场外一个保温桶里的浆水汤的酸香混着晨露漫过来:“娃们,渴了吧?这是我们自己做的浆水汤,喝口解乏!”我们几个举着龙杆的手还在抖,红着脸摆手,闻见浆水的气味慢慢散进风里——没碰那碗汤,却记牢了大爷手背的青筋,还有那句裹着乡音的“客气啥”。

后来总想起,那天没喝的浆水汤,反倒像颗糖,在记忆里慢慢化开。原来有些温暖从不用沾唇,单是那声招呼,就把异乡的晨雾,烘成了带着人情味儿的模样。


三、意外里长出的“在地记忆”


离开社区那天,队员们发现,所谓“社会实践”,从不是单向的“我们去帮助”,而是双向的“我们被打开” ——那些晨光里的鼓点、竹杆上的汗渍、大爷们带着方言的吆喝,把“志愿”从单薄的概念,变成了沾着烟火气的故事。


如今再聊起暑期托管,队员们最难忘的不是教案写了多少页,而是那条突然闯入青春的龙——它让“传统”不再是课本里的铅字,让“社区”不再是导航上的地址,而是一群人把生活过成艺术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