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工动态 >> 正文

辅导员说丨“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困境与纾解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4-09-18 [来源]: [浏览次数]:

摘要:近年来,党中央专门印发文件,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并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引导工作的重要主体,应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组织和教育优势,结合当前大学生思想认知特点,多措并举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实现促进高校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教育愿景。三全育人背景下,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不断得到重视。文章就“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进行分析,针对当前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困境,提出有效策略。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

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明确指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因此,需要积极结合“三全育人”理念,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辅导员桥梁与纽带作用,积极与其他教职人员实现思政协同共育,保证学生接受多主体、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政教育,拓展其参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形式与路径,努力营造思政教育氛围,提供专业指导,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

1【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的意义】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规定辅导员九大职责,强调辅导员不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还是“三全育人”的实践者。辅导员加入思政教育,有利于实现“全员”育人目标。辅导员通过思政教育,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培养全面发展时代新人的关键举措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的知心朋友、知识学习的助手、人生引路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者重要作用,最容易影响与感染学生。开展常态化、多样化、网络化的思政教育,能够引导学生端正认知态度,启智润心,培养全面发展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优秀青年。

2【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困境】

1.职业角色定位不清,降低育人目标实现

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了辅导员工作职责,不仅要承担日常事务的管理,还需发挥思想价值引领的作用。而在职责落实过程中,大多数辅导员成功扮演了“知心人”角色,却未发挥“人生导师”的职能作用。导致此现象的原因:第一,辅导员队伍学科知识复杂,队伍年轻化。同时,辅导员日常事务比较琐碎,自身时间与精力不足,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第二,辅导员自身专业水平的局限性,难以为学生提供专业化指导,制约了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

2.辅导员育人能力不强,缺乏专业知识

高校辅导员要想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目标,就要提升自身专业能力。除具备自身学科知识,还应具有思政育人方面的专项特长。然而,部分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只是借鉴、模仿成功经验,未进行系统性思考,缺乏创新性,育人效果不佳。

3.联动力度不足,制约工作效能提升

思政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渠道,承担着系统传输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重要任务,思政教育教师队伍直接影响高校思政课育人成效。除思政课外,班集体建设、团日活动、校园活动等作为思政教育的主阵地,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力量。思政教育教师队伍与辅导员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中各具优势与劣势。教师队伍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所采用的形式实践性,对学生的熟知程度,是教师所不及的。因此,应发挥两者优势,开展思政教育。但从目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来看,二者之间联动力度不足,缺乏有效沟通,育人合力效果不佳,制约思想政治工作效能。

3【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优化路径】

1.强化辅导员队伍,提升思政素养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系统化、多元化特点,考验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因此,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提升思政育人效果,辅导员应加强学习,接触多领域、多层次、多方面知识。第一,从自身来说,辅导员应向高校思政教师学习,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学会应用思政理论知识,分析大学生思想观念与问题根源,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遇到问题能及时发现并解决;第二,从高校来说,各基层组织应发挥方向引领的作用,提高辅导员政治站位;完善辅导员培训机制,为辅导员提供培训平台,例如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心理健康教育等培训;提倡“以老带新”制度,青年辅导员在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带领下,能快速融入思政教育角色;创建辅导员交流平台,丰富知识面,拓宽育人视野。

2.以关键队伍为抓手,发挥思政育人合力

辅导员与思政专业教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两支队伍共建必然会提升育人效果。第一,树立协同育人理念,提高协同育人认知是开展工作的前提与基础。专业教师应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开展针对性、创新性教学,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将思政教育贯穿至教育教学全过程,利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观念。作为专业教师,应学会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关注学生思想动态。辅导员则要提升协同育人认知,注重与专业教师经常沟通,加深双方对各自工作内容的了解;第二,搭建互助互补平台,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搭建沟通的桥梁,两者之间沟通渠道畅通,对学生思想教育效果将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第三,建立和完善协同育人考评制度,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对双方开展协同育人效果进行评判,奖惩明确,不断提高协调育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

学会利用不同阵地开展思政教育,第一,开展网络思政教育,例如学校、学院官网、公众号平台、APP、微博、抖音等公众平台,学会利用校园媒体网络,将校园网络媒体构建成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各高校可联合打造思政教育APP,定期上传、输送教育内容,各高校进行共享,让学生随时了解当前热点内容,同学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第二,利用社区开展思政教育,社区聚集大量的学生、教工,是学生生活、成长成才的重要场所,具备丰富的育人条件。社区思政是完善三全育人的重要场所。可定期举办社区育人活动、鼓励专业教师进社区开展讲座,构建社区思政育人阵地。第三,创新思政教育内容,辅导员要根据当前学生特点,结合当前实事热点开展教育,学会结合时代背景、重大事件、国内外环境,采取创新性、多样性形式将内容传输给学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了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问题提出优化策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拥有神圣的、不可替代的位置,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培养、树立大学生理想信念和提升思想品德的神圣职责,对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但在实际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过程中面临各种挑战,因此,辅导员应不断提高个人认知水平,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拓宽知识面,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作者简介

1496F4


杜晓婷,女,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专业:体育教学,体育学院辅导员,国家二级健美操裁判员,国家三级排舞教练员。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学校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