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tember 2024
╱ 摘要 ╱
大学新生时期是青少年从学生阶段到大学阶段的过渡,是青少年成长重要转折阶段。对于民办高校学生而言,在这一时期需要对大学这一新的文化氛围以及社会环境进行心理调适以达到新的和谐。五湖四海的学生来到陌生的环境,大一新生在入学初期普遍在生活习惯、文化观念、语言沟通等方面存在不适应问题。这些适应性问题若得到及时解决,会对其生活学习、人际交往、身心健康、生涯发展重要的积极影响。本文遵循高校辅导员工作价值理念,依据辅导员工作基础理论,研究根据民办高校校新生入学初期存在的适应性问题。通过对辅导员日常学生工作的过程及效果进行评估,采用理论联系实践的工作方法,能够有效帮助民办高校新生调整身心状况、适应角色转变更好地融入新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
关键词:民办高校;新生教育;适应性
1【选题的目的、意义与相关概念】
(一)目的
随着民办院校的大一新生从五湖四海进入到了新的社会生活环境,各地区学生之间的接触、文化习惯间的碰撞甚至心理上的冲突将不可避免,各个方面的适应性问题也会随之出现。笔者依据辅导员工作知识理论针对适应性问题引导关系民办大学新生。通过辅导员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增长社会生活经验使新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是研究的主要目的。
(二)意义
高校新生,对生活环境社会环境都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困难,如有饮食方面的适应问题或者文化方面的适应问题等。在入学初期解决新生的适应问题则变得尤为重要,对日后的学习生活以及个人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辅导员对新生进行针对适应性问题的工作,最终使其对新环境有所了解与接纳,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适应性问题,帮助新生改善了环境和自身角色上的认同、人际交往的改善等。
(三)相关概念:适应
适应来源于拉丁文“adaptatus ”,有跟随性变化以达到一定目的的意思,最早应用是在生物学方面。从生物学的维度出发,动植物改变自身的特性或习惯以达到某种更好的结果的这种能力即为适应。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各学科的融合交叉,“适应 ” 一词已不仅仅应用于生物学。各种与人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如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对此对该词也有一定的应用。“心理学上的适应是指,个体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和调节自身,同时个体也反作用于环境,个体和环境二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心理学对适应的理解分三个层次,分别是感官上的适应、认知结构上的适应和社会适应。”在本研究中的适应更偏向于心理学对于适应的诠释,主要指的是社会适应层面,即在人格水平上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过程,如入学初期在旧环境旧习惯与新环境新要求之间逐渐磨合调整的过程。
2【缓解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的措施】
(一)辅导员联动学业导师引导新生形成正确专业认知
部分新生对自己在大学中即将学习的专业了解得不够充分、认识模糊甚至完全不了解,这是导致部分新生出现学习适应性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帮助这部分同学尽快融入大学的学习生活,需要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形成系统性的专业思维,在此过程中,辅导员需联动学业导师、专业课老师等在入学之初对各类学生做好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详细解读;此外,以学校专业发展特色为基础,推广“学长制”的实施辅导员联合“班级学长”助新生形成正确的专业认知。
(二)辅导员结合思政教育提高新生学习成就动机水平
学生的学习成就水平直接影响学习动力和效果,学习成就水平低是使部分新生不适应大学学习环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针对此类情况,辅导员应引导并帮助新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获得积极的学习兴趣,以达到预设的学习成效。例如:辅导员可通过讲授《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教学,引导大学新生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深刻理解学习的重要性,明确学习目标,树立理想信念,增强学习动力。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可充分结合主题班会教育,让学习成效显著的学长分享自身学习经验,新生明确学习目标以激发自身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执行预定的学习计划,最终达到实现学习目标。
(三)辅导员利用谈心谈话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新生在入学之初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有利于悦纳自我,在此过程中正确地认识和评价他人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从而可以在与其他学生的交往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与他人建立良好和谐稳定的关系。因此,辅导员定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谈心谈话有利于引导大学新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从而起到帮助学生提高人际关系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作用。
【结语】
辅导员工作的根本是做学生的工作,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进行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过程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即辅导员要建立“以新生为本”的教育观念。首先,新生适应教育是以新生为中心,通过实施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促进新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适应并融入大学生活的教育实践,这也是辅导员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今后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学生的教育管理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在进行新生适应性教育的过程中,辅导员应明确了解每位新生的个体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权益,分类新生的共性与个性间的差异,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新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这要求辅导员需结合新生实际出发,了解新生的实际需求与困惑,切实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并努力发挥其潜在的个性优势。除此之外,辅导员应从学生入学之初培养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激发学生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只有坚持以新生为中心的管理育人理念,新生的适应性教育成效才能展现出质的飞跃。
作者简介

李月,女,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助教,社会工作师,现任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辅导员。2022年获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姜维之班”优秀指导老师,2022年获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