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校学生紧急事件频频发生,随着当今互联网自媒体的迅速发展,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也与日俱增,舆论遍地,人心惶惶。那么作为民办高校辅导员,当面临学生突发事件时应如何积极应对保证危害和舆情最小化呢?这也许是我们需要探索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将通过在校期间真实案例分析来提出面对学生突发事件的一些思考和举措,以便于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焦虑;矛盾
王华(化名),该生为大一年级某班宣传委员,平日里品学兼优,低调内向。王华经常一个人独来独往,一个人上课,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去图书馆。时间一久,宿舍同学便开始排斥他,在一个很平常的周四,恰逢辅导员值班,晚上九点,忽然接到其舍友打来的电话:导员!王华昏迷了!接到电话,辅导员第一时间赶往宿舍现场,简单了解情况后知晓其由于宿舍矛盾刺激而过量服药,随即辅导员立刻拨打120并上报学院领导,路上又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家长知晓后立刻前往医院,送到医院后经过紧急治疗学生渐渐好转。事后辅导员与其舍友了解具体情况:原来是王华同学经常晚睡,每天晚上他的书桌小台灯都要开到凌晨一点,舍友多次与他协调早点关灯,他都以各种理由拒绝,再加之王华同学每天睡觉打呼噜,这导致宿舍有两名同学长期失眠情绪暴躁。在周四这天晚上双方因为此事又展开争吵,于是几个舍友把王华同学围起来大骂了一顿,事后王华同学非常委屈,趁其他人不注意过量服药,不一会儿便昏睡了过去。
【举措分析】
(一)多方倾听了解事情原委,多角度分析事件思路
在事件过后第二天,辅导员前往王华宿舍看望并耐心听其倾诉心声,原来王华同学有如此举动也是和他的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的,经了解,其父母在孩子12岁时离异,后王华跟随其父亲生活,而父亲常年外出务工导致学生精神世界时常感到空虚而失眠,所以晚上总是习惯开灯把自己学的很困才睡觉,宿舍时常备着安眠药。此后,辅导员又与其舍友沟通,了解王华同学平时在家里与宿舍的具体情况。后还与同事多角度分析事情原委,为其解决思想困惑。
(二)与学校心理咨询办公室相互配合,与学生及其家长定期联系。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辅导员定期与学校心理咨询办公室联系,了解王华同学心理康复进度,共同商议帮助该同学尽快走出阴霾。辅导员每周还与该生相约谈心谈话一次,场地有时在宿舍楼,有时在办公室,有时在操场,尽量挑选人少有利于放松身心的场地。辅导员还定期与其家长保持电话沟通,了解学生最近的生活学习状态,以便于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有针对性的帮助引导学生尽快调整好状态。
(三)鼓励学生调整心态,积极参加校内活动
了解到学生性格较为内向,辅导员便与其舍友和班长心理委员进行谈话,教育同学们大家要有集体荣誉感,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只有这样在你遇到困难时才会有人伸出援助之手,鼓励大家平时的一些集体娱乐或者学习活动多多邀请王华同学。了解到王华同学曾经学过美术,在此方面有一定的天赋,随机辅导员鼓励该同学参加学校最美手抄报比赛,同时也邀请其参加学校的艺术协会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渐渐地,王华同学在社交方面也有了一些明显的改善。
【结语】
在初期阶段能快速识别高危信号,作为学生日常生活管理接触最多的辅导员,我们要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出高度的敏感,敏锐的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社交活动、学习状态等方面的细节,某些看似微小的变化却很有可能是发生危机事件的前兆,如作息突变、朋友圈发布增加、情绪异常激动、突然哈哈大笑等,这些都有可能是学生陷入某些极度困境的信号。
作为一名辅导员应主动与自己的学生建立起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在遇到困难或者需要帮助时才愿意主动找到辅导员寻求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与学生谈心谈话,参与学生活动,走访宿舍等形式与学生拉近距离,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我们是他们的知心朋友。
辅导员需要掌握一定的危机事件心理干预技巧,日常工作中加强此方面的学习与培训,如倾听、共情、心理疏导等等。在学生处于危机突发事件现场与学生的交流中时,要避免一些带有刺激性的言语,以温和、理性的态度与学生沟通,引导学生释放情绪,恢复理性与我们沟通。同时,对于有自杀经历的同学,辅导员要持续关注其心理健康方面的变化,与学校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处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长期可靠的心理支持,如遇到紧急事件,立刻多方响应相互配合。
动员宿舍舍友以及班级同学等营造包容、温暖的环境,多鼓励参加校园活动,帮助重点关注学生重新融入校园生活。一个学生的危机行为可能会对周边的同学产生或多或少的心理冲击,辅导员要关注危机突发事件对宿舍班级等的影响。通过调整环境氛围、开展团体辅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消除负面情绪的扩散,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
善于鼓励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在与学生的日常谈心谈话和交往中,辅导员要善于发现捕捉到学生身上与众不同的优点和长处,针对此加以鼓励、赞赏,使学生渐渐建立起自信,并在日常的校园活动中多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特长来加入其中,如能取得一些不错的成绩则在班级会议上或者个人谈话中加以夸奖和鼓励,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适应校园环境并自信起来。

李相铮,男,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辅导员,暑期三下乡校级立项优秀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获得2023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二等奖,首届劳动教育讲课大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