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工动态 >> 正文

辅导员说丨“微时代”短视频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4-20 [来源]: [浏览次数]:

摘要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的道路,既是微媒体时代下深受大学生群体喜爱的具有多元化内容、独特的传播模式以及社区化运营模式的短视频。本文通过剖析微时代、分析短视频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多维度探索短视频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为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有益参考,让短视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

关键词:微时代 短视频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微时代”、“Z时代”等一系列网络热词出现的同时,也标志着互联网走进了千家万户,互联网将世界上每个角落里的每一个人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互联网时代快速发展的同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工作如何更好开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如何相统一,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新命题。

一、“微时代”

微,在汉语字典中的解释有小、少、精妙的意思。虽然微不足道,但却引人耳目。而“微时代”产生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微博、微信、Twitter等作为传播媒介的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的时代,以去中心化、碎片化、零散化为特征的新型社会形态。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量信息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引发了人们“给生活做减法”的热潮,快餐文化、快速浏览等逐渐渗透到生活中。大学生热衷于接受各种新鲜事物,“有趣、有料、走心”的各种信息内容更能够吸引他们,通过多种信息渠道便捷获取各类所学知识,并为之所用。“微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改变了学生们的学习方式。

二、短视频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一)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不良信息干扰

虽然新媒体时代带给短视频巨大红利和繁荣,但是这也导致了社交平台上的短视频质量参差不齐。更有甚者,短视频创作者为追求流量刻意制造不良信息,这些在不良信息影响下制作的短视频极易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造成误导,这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巨大的困难。

(二)知识碎片化,难以构建完整体系

短视频的简短特性决定了其呈现的知识往往是碎片化的,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虽然能够快速获取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但很难将这些零散的知识串联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系统性,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与系统的知识架构,碎片化知识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思政内涵,影响教育的深度与广度,难以让学生构建完整体系。

(三)教育者角色转型困难,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传统教育模式以教育者为中心,传递知识为主,而面对新时期教育变革,教育者需要从主导者地位转变成引导者、传播者,同时对于教育者的角色转变提出更高要求,需要他们具有新媒体素养、创新思维以及视频制作能力等。目前看来,教育者在这一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短视频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

三、短视频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优化内容创作,打造“有料”“有趣”的思政短视频

1.挖掘热点素材,贴近学生生活

思政教育短视频创作团队应时刻关注社会热点、校园生活以及学生兴趣点,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其中。例如,结合近期大热电影《哪吒2之魔童闹海》,以其中具有热点的部分制作短视频并融入思想政治元素,展现出电影人物的坚韧不拔、以及“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时代责任;以校园中的文明行为与不文明现象为切入点,创作“校园文明新风尚”短视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

2.采用多元形式,增强视觉吸引力

根据用户的个性以及检索要求,短视频制作可以使用动画、情景剧、纪录片、vlog等丰富的形式进行传递。对于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以及生动的动画深入浅出地展现出来;对于社会热点问题,可以让学生在情景剧的过程中引发深入思考,提升思政教育的时效性。

(二)提升教育主体能力,组建“专业”“多元”的创作传播团队

1.强化辅导员的新媒体素养

高校通过组织辅导员参加新媒体技能培训课程,例如拍摄技巧、剪辑软件操作、文案撰写方法等,让教育者能够掌握短视频制作的基本技能,尝试独立创作高质量的思政短视频,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在实践中提升新媒体应用能力。

2.吸纳学生力量,组建校园短视频创作社团

青年学生充满创造力与活力,对新鲜事物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高校可以积极发掘学生中的短视频创作人才或者相关爱好者,邀请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和支持。青年学生可以根据学生中的热点新闻,开展思政主题相关活动,这样也能够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创造出具有青春气息的思政短视频。利用短视频的传播性,通过青年学生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扩大思政教育的影响力。

(三)创新传播模式,实现思政短视频的精准、高效传播

1.利用大数据与算法,精准推送思政内容

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大数据与算法,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定制化推送思政短视频。比如根据学生观看的反馈情况,例如点赞、评论、转发等行为,及时调整推送策略,精准推送思政教育内容,实现高效传播。

2.拓展传播渠道,构建多平台传播矩阵

高校在依托主流平台之余,还可以通过其他传播渠道进行有效传播,例如校内网络平台、各类学习app、社交平台等。例如,高校可以开设不同模块,将优秀短视频进行分类展示,利用社交平台等,定期推送思政短视频,引导学生开展线上讨论。

(四)加强平台建设,营造健康、有序的思政短视频生态环境

1.完善短视频平台的内容审核机制

建立健全严格的内容审核机制,是加强平台建设的重要抓手。短视频平台作为思政短视频的重要传播载体,高校应加强对上传视频的审核把关,坚决抵制低俗、虚假、暴力等不良信息,确保平台上传播的思政短视频内容健康、导向正确。另外,为鼓励更多的创作者投身于思政短视频创作,高校还应联合建立思政短视频激励机制带动更多人参与到思政短视频的创作中来,推动思政短视频生态的繁荣发展。

(五)健全评价反馈机制,持续提升思政短视频教育质量

1.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为提高思政短视频的教育质量,教育工作者不仅仅应通过传统的观看量、点赞数、评论数等指标评价外,还应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纳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价值观转变情况、思想行为转变等方面的指标,这样才能建立更加全面、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2.建立长效跟踪机制,持续关注学生成长发展

青年学生受到思政短视频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我们也需要密切关注学生对短视频的反馈信息,定期收集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建立长效跟踪机制,持续关注思政短视频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发展。通过建立长效跟踪机制,高校不仅可以评估思政短视频对学生的教育效果,还能创新思路,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四、结语

现如今,互联网成为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也是教育工作者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端口。短视频的蓬勃发展推动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本文通过优化内容创作、提升教育主体能力、创新传播模式、加强平台建设以及健全评价反馈机制等有效途径,将短视频有机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拓展教育空间、丰富教育形式、提升教育效果。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创新,持续优化短视频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

吕维兴,女,汉族,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助教,现任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