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工动态 >> 正文

“青年让青春闪光”榜样寻访活动丨⑲刘星: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11-07 [来源]: [浏览次数]:

青年,心灵澄澈,心怀理想,

青年,意气风发,奋勇拼搏。

在培华,有一群不甘平庸的青年,

他们学思践悟,笃行不怠,

他们以学促知,以知促行,

他们循梦而行,向阳而生,

他们的青春闪着耀眼光芒!

一起来看看~

刘星,女,汉族,中共党员,文学院汉语言文学22级本科生,文学院学生第五党支部学生助理。她始终以“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为座右铭,将青春的热情融入思想淬炼、学业深耕、竞赛拼搏与实践服务的每一个瞬间。她用扎实的脚步踩出成长轨迹,用亮眼的成绩诠释青年担当。

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以信仰照亮前路

对她而言,思想的成长从来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一步步用行动践行的初心。刚入大学,她便主动向党组织靠拢,2022年11月,参与第48期积极分子党课培训,最终凭借优异表现获评“优秀学员”,为思想成长打下坚实基础。2024年12月正式转为中共党员,完成了从“向往”到“践行”的身份蜕变。

作为文学院学生第五党支部的学生助理,她更是将党员的责任扛在肩上:协助支部整理党员档案、组织主题党日活动、为学弟学妹解答入党疑问,用耐心与细心搭建起支部与学生间的桥梁。“行稳致远,进而有为”,这不仅是她的行动准则,更是她思想成长的真实写照。

科学方法破题,让优异成绩成为常态

她的学习秘籍里,“思维导图+框架搭建法则”是梳理知识的“利器”—学习《中国古代文学》时,她按“先秦诸子-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时间线绘制思维导图,标注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风格与文学流派;面对《现代汉语》中复杂的语法规则,她则用“费曼学习法”和联想记忆法吃透内容,坚持“复盘/重复”的习惯,每周系统整理一次笔记,让知识从“听懂”真正变为“掌握”。

刘星编写的联想记忆口诀

科学的方法搭配持续的努力,让她的学业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大一学年平均成绩89.52分,大二91.30分,大三91.32分,稳居年级前五;专业主干课更是均分90+。这份扎实的学业成果,也为她赢得了诸多荣誉:2022-2023学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2023-2024学年斩获“国家奖学金”,连续两年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让每一份努力都有了沉甸甸的回响。

除学业之外,她还主动拓展能力边界:考取普通话证书、一次性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同时顺利拿下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书,为未来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竞赛突破:以笔为刃闯赛场,用实力斩获满程荣光

“源头活水,得渠清许”,她从未将自己困在课堂的“象牙塔”里,而是主动走向更广阔的竞赛舞台,把专业知识转化为竞技实力,在一次次挑战中突破自我。

在汉语言领域,她两次征战全国大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大赛:2023年第五届赛事中,获专业组初赛二等奖;2024年第六届赛事陕西赛区获专业组二等奖、专业组全国决赛三等奖;2024年全国大学生汉语大赛专业组省赛一等奖、决赛三等奖,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英语能力竞赛中,她同样表现亮眼。2024年第四届“外教社·词达人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大赛中,获本科非英语类专业组一等奖、省赛三等奖;2023外研社国才杯校赛写作三等奖、笔译二等奖、阅读三等奖。

她还将专业所学与社会关切结合,2023年参与陕西省第四届大学生生态文学创作大赛,以对秦岭生态的细腻观察与深情书写,创作诗歌《秦岭云》,获诗歌类优秀奖,作品更被收录进省级生态文学期刊,让文字成为传递生态保护理念的载体。2025年5月,在文学院举办的“中文系大学生公文写作大赛”中,她凭借规范的公文格式与清晰的逻辑表达,获三等奖;

躬身入局践初心,让青春在服务中闪光

她始终认为,知识的价值在于应用,青春的意义在于奉献。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用脚步丈量大地,用行动传递温暖,让理论学习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2023年7月,她加入西安培华学院“爱心行动社”暑期三下乡实践队,前往铜川市耀州区孙塬镇开展为期12天的实践服务。作为团队核心成员,她牵头负责两大重点项目:“防治结核,志愿有我”知识宣讲与“伶牙俐齿”口腔健康宣讲。开展宣讲15场,覆盖老人、学生、村民等群体,累计服务超2000人次。

这份扎实的实践成果得到了国家级认可—两大项目均获团中央立项,获评校级“三下乡”优秀团队,孙塬镇团委专门出具证明,肯定她“脚踏实地、吃苦耐劳,展现了培华青年的良好风貌”。

实践之外,她还化身“校园通讯员”,将实践中的见闻与思考转化为文字力量:以第一作者在中国青年网发表《耀州区民俗文化与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的调研报告》《关于基层肺结核知识普及情况调研报告》2篇作品,撰写的实践新闻还登上《铜川日报》《陕西青年网》等官媒。整个实践期间,她所在团队共发表新闻稿85篇,其中国家级5篇、省级17篇、市级32篇、地方级9篇、校级22篇,让基层故事被更多人看见,让青春声音传得更远。

从思想坚定的党员,到成绩优异的学子,从赛场闪耀的竞争者,到服务群众的志愿者,她用“清溪奔快”的闯劲与韧劲,在汉语言文学的道路上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正如她在分享中所说:“每一份荣誉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有人用沉默推翻高墙

有人把黑夜焊成勋章

失败是倒数的焰火,炸响前最烫

荒野不埋没倔强的种子

山顶的雪融成下一程海浪

你听——

所有“不可能”碎裂的回声里

站着千万个破土而生的“我敢”

青春无范本,榜样不盖章

别等炬火,你就是自己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