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工风采 >> 正文

国旗下的微课堂(三十四)丨辅导员的爱国主义宣讲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2-10-18 [来源]: [浏览次数]:

国旗下的微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学校坚持每周一由二级学院党委书记代表、优秀辅导员与学生代表一同参加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辅导员微课堂暨主题宣讲

第三十四讲

开始啦

本周由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辅导员

何欢 徐召卡

两位老师

给大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讲

厚植国家情怀,助推立德树人

雨果曾说过一句话:“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庸而谦虚的”上学时我一直都很崇拜老师一职。直到2022年5月27日我很荣幸的来到西安培华学院,得以圆梦,成为了一片名不见经传的绿叶。

作为现代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致力于为党和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其实很多工作大多在一线、在基层,面对的是一个个朝气蓬勃的青春学子,辅导员自身的思想、言谈举止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所以辅导员必须公平、公正的对待所有学生,学会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等。用“心”交流,用“情”沟通,秉承“和学生做知心朋友”的方式去管理学生,从而培养出一代代高素质人才。将立德树人落实和渗透在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和每个环节里。立德树人是一项长期任务,多年来,高校始终是站在实现立德树人这一目标的最前沿。

在高校思政教育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处于一种“半封闭”管理状态,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很大挑战,但全国多所高校直面挑战,充分利用信息化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同时,我校紧跟步伐,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打造多元化、框架立体化、内容精细化”多维的互联网思政育人阵地为思路,以3+1(即三注重、一依托)的网络思政模式为方式,扎实开展培华学子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大学生对于网络复杂环境的辨识能力不够,对网络伦理道德的约束力不够强。现在的大学生主要通过微信、微博、很容易被大众接受的短视频APP等各类互联网获取信息,例如网上浏览量达到几千万次的“某高校开学时间”、“引用莲花清瘟胶囊可预防新冠肺炎”等信息,疫情发生后各类网络谣言呼之而来。而大学生浏览网络信息的行为主要停留在娱乐化和碎片化上,缺乏甄别舆情信息的能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变的尤为重要。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陕西作为一个教育大省,在西安成功召开了第一届中国高校就业育人大会,这也意味着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视程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既是国之大计,也是民之大事,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让学生自觉的把自己的职业理想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树立“就业育人”的理念,真正把就业教育、就业引导落实到位,把其融入到课程、实践、心理、资助等培养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同时,西安培华学院在就业创业指导方面也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真诚、热情耐心的全程化服务过程。其中,学校连续多年为毕业生举办《名花有主》大型求职主题活动,旨在帮助广大学生了解求职应聘的基本常识和技巧,在校园营造“人人关注就业、人人思考就业、全员参与就业”的良好氛围,为其更大程度上提高了就业成功率。这也是我校推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高校一直以来把毕业生就业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落实其根本任务。

亲爱的同学们,这也是你们终将肩负的社会职责,是厚植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家国情怀,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去,脚踏实地在实际行动中一步步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成就不凡的自己。

我从不想用华丽的辞藻来装点自己,更不敢去奢望自己在教育事业上能开创一片新天地。只想做到——立德树人成就最美。

生而逢盛世,青年当有为

在得到今天这次国旗下演讲的机会时,我思考了很久,我在想对于我们培华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新时代青年,如何才能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需要我们培华的每一个学子自发去认真思考的,只有经历思想上的觉醒和蜕变,我们才能有为之努力的方向,而不会仅仅停留在口号上。

相信大家都在网上看到一句话:“我们这一代不是生在和平的年代,而是生在和平的国家”,我们并未经历过战争和硝烟,对于国家的历史了解大多来自于教科书和影视剧。让我们根据这些资料,一起回想一下,一百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一边是锦衣玉食的达官显贵,另一边是衣衫褴褛、连像人一样的活着都成了一种奢求的穷苦大众,民不聊生,国难当前。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群热血少年郎觉醒了,他们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步伐坚定,目光炯炯,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毛主席在《湘江评论》里有这样一句话或许能概括那个年代有志青年的满腔热血:“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因此,我似乎得到了第一个回答:青年者,敢于斗争。

曾经,铁肩担道义,陈延年、陈乔年投身革命,最后牺牲时年仅29、26岁,赵世炎面对“四一二”白色恐怖,没有退却,最后不幸被捕而牺牲。当今,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毅然回到广西百色乐业县扶贫的黄文秀,因心系暴雨中驻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连夜开车返回工作岗位途中遇到山洪不幸牺牲,年仅30岁;在疫情中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而主动留守的医生夏思思,年仅29岁,还有无数个在疫情中坚持的外卖小哥,也依旧坚守岗位,准时送达一单又一单;在航天团队中,90后们正在与前辈们一起冲破重重阻碍,建设中国空间站;更在基层一线经受磨砺,在乡村振兴的战线上,有无数时代青年正在挥洒汗水,带领家乡父老过上更富足、文明的新生活。“衣食无忧而不忘艰苦、岁月静好而不丢奋斗”,是时代青年正在担当的写照。

“敢教日月换新天”是中国青年的时代态度,因为有发展成果作为底气,所以敢想;因为有抗击风险的韧性,所以也敢做。在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下,我国怎样从一个规则的追随者变成规则的制定者,怎样从一个文化传播的看客变成文化传播的引导者,这些都是当代青年应该给出的时代答卷。因此,我们看到了中国青年正在更加开放自信地融入世界,在上合组织、金砖国家、G20等国际机制青年领域合作文件的制定过程中,他们积极贡献智慧、提出主张,展现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青春担当。“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世界,青春之宇宙”,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可以触及的豪言壮志。“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地底下细小的泥沙。”所以,每一个可爱的培华人,都可以成为细小却发着光亮的泥沙,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正所谓:“愿以吾辈之青春,护卫盛世之中华”。

医学院党委书记、行政副院长王平安讲到在过去的几年、几十年里,前辈们用热血和汗水在神州大地上建成了曾经认为是不可能建成的伟业,建立了一个全面小康的新时代中国。如今,我们要以壮志豪情,继承前辈们的精神和事业,书写属于我们的奋斗篇章,拥抱这个新的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要求全党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希望同学们:政治上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政治鉴别力。刻苦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努力提高专业素养。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每周一早上7点

国旗下的微课堂

你最最亲爱的“导员儿”

TA都可能出现

下周同一时间

我们再见

本期宣讲人简介

何欢

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

女,中共党员,西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现任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辅导员。

徐召卡

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

女,中共党员,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担任2022级汉语言文学10—13班辅导员。

图片:学生服务中心助理团宣传部

编辑:闫星慧

审核:学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