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工风采 >> 正文

辅导员说丨“课程思政”背景下,如何建立辅导员与专业教师思政教育工作融合探析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3-11-29 [来源]: [浏览次数]: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专业课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职能,是学生专业学习的主要指导者和引路人。如何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搭建深化协同育人的合作交流平台,发挥专业教师与辅导员之间的优势互补作用,从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员育人的效果。

关键词:辅导员、教师、思政、融合  

引言

2018年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具有深刻涵义的重要命题,这个命题,为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指明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有了前进的方向,就需要开拓前进的道路。2020年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等一系列相关文件提出了课程思政改革,就是在这条前进道路上的一种新尝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等各个领域取得成果成就贯穿于相关学科课程中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成长,特别是坚定“四个自信”有着重要意义。在当下愈演愈烈的复杂外部环境下,如何将辅导员日常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强化思想、价值取向、乃至意识形态塑造、引领,将为进一步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提供更多的尝试和方法。

在高校中,学生日常思政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是思政辅导员队伍,而教学授课普及传播科学理论知识的主力军则是专业教师队伍,这两支队伍奋战在同一个平台,做着几乎同样本质的事--培养人,既然最终的目的殊途同归,那么在同样的目标背后,总是隐藏着一些契合点,如何深度挖掘寻找这些契合点,对于思政教育双管齐下,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生态有着重要的意义。

1【优势与短板】

辅导员作为高校一线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与学生的粘合度较高,往往能够第一时间掌握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学生中间某一时段或是时期内存在的共性问题,擅长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然而复杂纷乱的学生日常管理事务,却成为了辅导员的短板,时常忙于日常事务,缺乏对于理论的深度研究,对于学生的一些思想,甚至是意识形态上的问题难以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在一些问题上无法满足学生对于深度内涵及前瞻性的理论依据支持。

专业教师作为高校传播和教授科学理论知识的主要力量,牢固而又扎实的理论基础是教师最大的优势,教师具有较为固定教学授课平台和时间,特别是教师背靠规范系统的学科教育体系,重视科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提升、培养,但往往无意间会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入,加之,近代我国在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全面落后,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以西方科学理论系统为主的学科理论知识为当下主体造成了学科理论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脱节,无法做到有效融合,造就了部分学生过分追求专业领域的深度学习,丧失必要的家国情怀,甚至是理想信念的缺失,更片面的追求所谓的科学无国界的言论。

2【取长补短,强化沟通】

根据辅导员和专业教师互有长短的特点,相互结合,相互弥补,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通过构建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的沟通平台,及时互通有无,交流沟通,比如在专业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发现学生对于某些知识或是领域有深入了解高度欲望的时候,可以通过搭建好的沟通平台由教师反馈给辅导员,辅导员结合学生渴求情况,适时开展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并将教育效果及内容同时反馈至专业教师处,再由专业教师进行深入的理论挖掘教育,形成思与学的有效闭环,让学生在深入了解学科领域内容的同时,了解我国在当前领域的成就和短板,在学生的思想上种下追赶超越的种子,为将来家国情怀的生根发芽夯实基础。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的沟通强化,契合了当前“课程思政”大背景下,解决一段时期内,学生迫切需要解决,或是需要引导的共性问题及时效性热点问题,从实际与深度理论结合起来,开展思想教育引导,形成上下齐心,相辅相成的良好思想引领生态。有效的沟通,取长补短、携手打造全程化,全时段,全方位的“三全育人”体系,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理想状态。

3【健全制度】

建立健全辅导员与专业教师沟通协调制度,在开展教书与育人相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工作的重要保障,高校学工系统和教务系统,应尝试在制度建设上保障,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的沟通协调,比如,定期开展“学教座谈”,积极创造搭建沟通平台,与此同时可以制定辅导员与专业教师互进班级制度,辅导员主动进入教学课堂听课,收集发现问题,专业教师也可以主动走进学生班会,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班会开展效果和理论深度。高校相关部门积极协调组织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深度沟通合作,探索制定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挖掘和基因植入机制,专业教师主动邀请专职辅导员参与到课堂教学内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双管齐下共同探索课程的学科文化背景、 该领域发展历史、关键人物故事以及我国当前短板等课程资源,挖掘学科领域所蕴含的专业素养、家国情怀、社会责任、职业道德等方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深刻内涵,形成带有“思想政治教育”、体现融合核心价值导向的教育资料,真正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与此同时,辅导员的参与,更易于把握将来在开展相关思想政治教育重点难点。反之,辅导员也可以主动邀请,专业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方案制定、班会设计、创新创业指导方案、就业及心理辅导计划中去,将教学中的逻辑体系,知识体系模式带入其中,营造构建更为科学,更为合理,更为符合学生需求的思想教育方案。

4【统一思想,建立“大思政”格局】

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应立足于“大思政”的大格局之下,打破传统的各自为站,各自为政,各管一滩的现状,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应树立协同育人思想理念,加强学风建设,做实思想教育,在“课程思政”背景下营造“大思政格局”。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工作的目标是一致的,对象是同一,方式方法上虽然不尽相同,但目的一致。因此,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在理论上是拥有思想上达成共识基础的,有了共识和基础,做到思想统一,认识一致就事半功倍了,就有能力也有力量更有保证,做到教书与育人两不误,做到“1+1>2”效果倍增。

辅导员与专业教师,要做到有机融合,互补长短的路还很长,“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还需要持续践行,《史记》中的《礼书》篇写道“守正笃实,久久为功”,教育不是一朝一夕,更不可能一蹴而就。无论是辅导员还是专业教师,都应该坚持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我,刻苦钻研,用高的标准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教书育人任务,用行动践行责任与担当,以适应新时代对高校教书育人的更高要求夯实立德树人的本领。

作者简介

田萌,女,汉族,出生于198911月,中共党员,讲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20219月指导学生作品获得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省级复赛银奖(高教主赛道);20227月获得“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