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思政教育 >> 国旗下的微课堂 >> 正文

国旗下微课堂(四十五)|辅导员的爱国主义宣讲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3-03-20 [来源]: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学校坚持每周一由二级学院党委书记代表、优秀辅导员与学生代表一同参加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辅导员微课堂暨主题宣讲

第四十五讲

开始啦

本周由

会计与金融学院辅导员

孙宝丽杨婷婷

两位老师

给大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讲

扬爱国之情,立强国之志

▲会计与金融学院辅导员 孙宝丽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爱国精神植根于中华儿女的基因中,在个人与民族荣辱与共,家与国休戚相关的历史衍生中一脉相承。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再到“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无数心怀热血的中华儿女“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慨然投身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洪流中,助中国崛起于世界东方。爱国精神薪火相传,标注着历史的精神坐标。

少年奋发起扶摇,后浪奔涌映碧天。前辈们的拼搏与担当已为我们做出垂范,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该怀“位卑未敢忘忧国”之丹心。拼搏不息、无畏担当,投身于祖国建设的伟大事业中,给予祖国富饶与荣光!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拼搏!

2023年3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会议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要只争朝夕,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坚持守正创新,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攻坚克难,不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鼓足干劲、勇毅前行,凝聚起磅礴力量,必将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标定方位共赴征程,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国家意志和共同行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着新的奋斗目标进发,在新征程上作出无负时代、无负历史、无负人民的业绩,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我们这一代人的应有贡献!”

因此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就是我们的梦。青春筑梦,筑的是我们的未来也是中国的未来。

崔卫平说过“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若光明,中国便不黑暗,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所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不负时代的重托!

有信心就会有力量,就会孕育新的希望。

由冬到春,又是一程。让我们从春天出发,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勇前行,坚定信心、顽强拼搏,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出我们新时代青年的一份力量。

爱国心,强国志

▲会计与金融学院辅导员 杨婷婷

同学们,每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是否能够发现,中华民族这一路走来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和艰辛。每当我们回顾历史,我们总会询问,是什么支撑这一个伟大的民族从近代以来的内忧外患身世浮沉,走向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又走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同学们,是最深层最持久的爱国之情。

拳拳报国志,赤血书丹青。爱国是每一个人身上最宝贵的品格。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传承的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论语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王昌龄讲: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百年奋进征程中,革命先辈用血肉铸就长城,用真理启智国民。遥想当年,他们也曾渴望看到一个不被欺凌压迫的中国,他们也曾畅想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他们是觉醒年代里的灯塔,让中国找到航进的方向。而如今,当代中国青年的爱国应该是将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要带着革命先辈们的嘱托遗志,高擎着爱国之情和革命精神的不息圣火,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驶向新的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说:“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国际两个形势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有远大的抱负和高远的志向,立强国之志。我们首先应该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用“四海一心、天下为公”的情怀,用“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的姿态,用“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努力。

1919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词中写道:“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这一发问,至今仍然振聋发聩。这是一个时代的青春宣言,也是无数中国青年的报国之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新时代,我们青年要将报国之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报国之志转化为实际行动努力成为担当,在知行合一中用青春报效祖国,让奋斗成为青春最靓丽的底色。

正所谓:“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同学们,当我们踏入神禾垣上的培华校园时,我们的基因里就刻上了培华的烙印,培华精神,培华文化,培华品格,都在勉励着全体培华青年向上向善、踔厉奋发。你怎么样,培华便怎么样;你是什么,培华便是什么。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2023年,培华也即将迎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和建校95周年的重要时刻,培华青年应该在新时代逐梦的生动实践中扬爱国之情,立强国之志,践报国之行,将个人梦、培华梦和中国梦水乳交融、同频共振,让青春绽放绚丽光彩,为人生书写时代华章。

总结讲话

▲医学院党委书记 行政副院长 王平安

今天,我们在国旗下隆重集会,一起学习和感受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刚才,孙宝丽老师、杨婷婷老师饱含深情地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对《扬爱国之情、立强国之志》、《爱国心、强国志》。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对爱国和强国的理解。讲的非常清楚、非常用心。符合党对我们新一代青年的要求和希望,我们要很好地体会和理解。

今天是3月20日。党史上的今天,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他在广州实行紧急戒严,逮捕共产党员李云龙,软禁大批共产党人。1929年3月20日,毛泽东以中共红四军前委名义写信给中央,提出创建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初步设想。1990年3月20日,七届全国大人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用过《关于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奋斗出来的,每天都不平凡。

今年,是我们培华学院建校95周年。培华的今天,是以姜维之老校长为代表的一批培华师生奋斗出来的。刚才,杨婷婷老师、孙宝丽老师讲到,培华将迎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我们培华青年人要有大的志向,更要有实际行动。要将个人梦、培华梦和中国梦交融在一起,为这次评估交上合格答卷。把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化为信心和力量,化为实际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