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思政教育 >> 国旗下的微课堂 >> 正文

国旗下微课堂(六十五)|辅导员的爱国主义宣讲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3-10-30 [来源]: [浏览次数]:


国旗下的微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学校坚持每周一由二级学院党委书记代表、优秀辅导员与学生代表一同参加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辅导员微课堂暨主题宣讲

第六十五讲

开始啦

本周由

会计与金融学院辅导员

赵娅囡 赵琦

两位老师

给大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讲

1喜迎校庆 砥砺前行

▲会计与金融学院辅导员 赵娅囡

时光如水,源远流长,九十五载风雨,造就精英无数,九十五载沧桑,培育桃李满园。九十五年的辛勤教诲,如春风化雨,浇灌无数璀璨绚丽之花,为青年学子铺就一条条希望之路。这里是知识的海洋,文化的殿堂,思想的宝库,也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家。

从创办之初的艰辛,到如今的辉煌成就,始终秉持着“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办学理念。培华的发展凝聚着几代爱国人士,仁人志士和培华师生的全权报国之心。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曲折传奇的半项历程,使培华成为中国民办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

学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一代代培华人不忘初心,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锐意进取,培育了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赢得了多方美誉。95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致力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在此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但我们从未退缩,我们始终坚信:只有教育才能救国,只有教育才能兴国。

95年前,西安第一平民女子职业学校在古城西安创立,从此培华精神便在这片大地上扎根并蔓延开来。一代代培华青年用实践担当书写着培华故事,传承着培华精神,在祖国发展建设的各行各业接续奋斗,奉献青春力量。

作为一所优秀的学校,我们始终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活动,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同时,我们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他们不仅在学术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还为学生提供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在庆祝95周年校庆的今天,我们要回顾历史、铭记过去,更要展望未来、砥砺前行。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精神,用实际行动诠释“校誉至上、质量第一、自强不息、开拓前进"的校训精神;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为学校的发展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95载培华发展史,一路风雨兼程,一路春华秋实,印证着历史的变迁。镌刻着辉煌的足迹。95载辉煌办学录体现出的是心火相传的葵花精神,坚信的是一份光荣而伟大的使命和责任。

展望未来,我们的学校还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无限的可能性。我们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让他们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要加强社会服务功能,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用一句话来总结我的演讲:喜迎校庆,砥砺前行。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培华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2砥砺前行 盛开梦想之花

▲会计与金融学院辅导员 赵琦

“玉关寒气早,金塘秋色归”,时光流转,盛世相约,西安培华学院迎来了建校95周年华诞。95周年校庆是培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是学校团结奋进、再创辉煌的新起点;是培华凝心聚智、彰显风范的新契机。

经过95年的发展和建设,培华人自强不息,励精图治,学校秉承“校誉至上 质量第一 自强不息 开拓前进”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 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实力逐渐增强,社会声誉显著提高,综合实力日渐雄厚,获得了众多荣誉,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95年来,我们的学校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模式变革的道路上孜孜求索,走出一条高质量的发展之路。

95年砥砺耕耘的风雨历程,95年求索进取的辉煌足迹。95载风雨兼程,95载携手向前,全体培华师生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培华从无到有,发展到今天拥有数万学子的高等院校,累累傲人的硕果,是一代代培华人努力奋斗的见证,沁人心脾的书香校园是培华师生踏出的一片晴空。敬业的教师们在讲台上挥洒汗水,传播知识,坚守自己平凡的岗位。辛勤的学子们怀着一颗渴求知识的心,勇于拼搏、自强不息,在培华这片沃土发芽、成长,为培华增添了抹抹碧绿。昨天,他们以培华为荣;今天,培华以他们为傲!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您用您那宽广的胸怀接纳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给予他们知识的养料,让他们不断茁壮成长;让他们在您的关怀下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为自己的梦想打拼! 95年来您培育出了各行各业无数的人才,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正如培华校歌歌词中写到“啊培华培华,你的美名誉中华”。

莫泊桑曾经说过:“我们在人的一生中最为辉煌的那一天,并不是功成名就的那一天,而是从悲叹和绝望中产生对人生挑战的欲望,并且勇敢的迈向这种挑战的那一天”,在这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我们的每一位培华学习唯有不断前行,才能不被淘汰、不被落后,而要砥砺前行,就必须有正确的方向,做好规划,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我们希望全体培华学子, 要培育高尚品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增强自我定力、明辨是非曲直,纵有千变万状不辱其身、不改其节;要矢志艰苦奋斗,不图安逸、不怕困难、不惧失败,努力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勇当党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之花。

培华的95年是充满荣耀与探索,艰辛与充实的95年。而今,我们相伴再一次踏上了未来的旅程,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向学校送上最真诚的祝福,祝学校更加美好,再创辉煌、桃李满园! 我相信,在我们全校师生同心协力的奋斗中,砥砺前行,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总结讲话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 王飞

苍松遒劲沐朝阳, 一片生机无尚。大家都知道,今年我们迎来建校95周年华诞。九十五年栉风沐雨,九十五年春华秋实。培华校史,是一部自强不息的创业史,是一部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改革史,是一部攻坚克难、负重前行的拼搏史,也是一部团结协作、和衷共济的奋斗史。

在九十五年的风雨历程中,我想跟大家分享这么一段故事:

1956年初,在刚刚经历了新中国人民政权接管整顿、改造和三易校名的培华,很快适应新的形势并已经进入人才培养和发展的快车道,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一件不曾预料的事情发生了——由于西安地区财经干部已经饱和,培华财校面临停办的艰难局面。

在这个艰难时刻,有一则好消息传来:国家统计局准备在长春组建统计学校,刚好缺乏专业教师。培华抓住机会做出了一次重要抉择:离开家乡,到东北去。

可,不是所有人都情愿离开故土。

但!姜维之愿意!只要能保住学校不撤销、保住老师不流失,只要能继续办学,大东北的冰天雪地又算得了什么困难呢。

于是,1956年秋,在姜维之等人的努力下,带领20余名教职员工,满怀激情奔赴东北,培华历史上第一次在陕西之外组建的“国家统计局长春统计学校”应运而生。

遗憾的是,不到两年,国家精简机构,学校解散停办了。

更让人痛苦的,是1958年,姜维之被错划为“右派”,培华血脉开始了整整25年的沉寂。

这漫长的25 年,培华有幸,好在还有姜维之。

或许,姜维之知道自己作为一个培华传人的历史使命。只要信念不灭、看似中断的血脉,就总有一天能够再续前缘。

终于!好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1978年,“右派”问题得以反正;1979年,年过半百的姜维之重返教育事业;1983年,已两鬓霜白的姜维之被调任西安市第十三中校长,但他的精神矍铄,并顺应时代潮流,敏锐地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创办了一所高级职业学校,让一直珍藏在他心底的那个名字——培华,又一次复活。

只是,这所依附在中学里的学校在各个方面都不甚理想。

姜维之在等待!培华也在等待!

心火未灭,春风吹又生。这一天,终将到来!

今天,我们真的迎来了老先生未能看到的培华崭新的历程,若先生泉下有知,必会感到欣慰。

各位同学,培华95年的历程中有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这每一段故事无一不在体现培华人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迎难而上的勇气。希望我们不辜负先辈们的爱国之志、奋斗之志,以姜维之班创建为平台,凝聚更多力量,浓学风、增知识、长本领、立大志,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每周一早上7

国旗下的微课堂

你最最亲爱的“导员儿”

TA都可能出现

下周同一时间

我们再见


辅导员简介

赵娅囡,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助教,现任会计与金融学院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会计与金融学院学生潜能发展辅导站相关工作。

赵琦  ,男,中共党员,会计与金融学院辅导员,曾公开发表《新时代大学生多元化教学研究》一文,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具有一定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