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的微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学校坚持每周一由二级学院党委书记代表、优秀辅导员与学生代表一同参加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辅导员微课堂暨主题宣讲
第八十二讲
开始啦
本周由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
康乃馨 邢杨
给大家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宣讲
劳动教育在行动
劳动教育是指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对劳动的认识、理解和尊重,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职业素养,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活动。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劳动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贡献。劳动教育包括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和职业指导等内容,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和职业发展能力。
劳动教育的核心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
劳动作为人类实践活动最集中的表现,是系统性开展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教育战线的指导地位,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与劳动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新征程上,我们必须针对当前社会和教育实际,更加突出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指导作用,更加强调劳动教育的政治性、思想性、社会性、实践性,更好发挥其立德树人功能。
劳动教育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社会都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无论经济社会面貌如何改变、科技进步飞跃到何种程度,劳动始终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创造性劳动、创新型劳动与每一位劳动者都息息相关,一切个人和集体创造都值得鼓励。新时代强化劳动教育,必须着眼于提高广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根基。
劳动教育浇灌永久奋斗之花。劳动创造未来。通过劳动,青年个体把人生幸福与民族复兴紧密相连,懂得为国奋斗、艰苦奋斗的真谛,强化向劳动人民学习、向生产实践学习的意识,巩固关心百姓疾苦、维护群众利益、增进人民福祉的观念。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就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弘扬劳动精神,树立正确人生观、成才观、择业观,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实际行动,破除困难障碍、铸就生命辉煌、谱写人间美好。
高校劳动教育的关键是构建实践育人体系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特征。大学是实践场景最为密集的学段、与职业生涯直接接壤的阶段,实践是大学生的课堂。在高校办好劳动教育,必须全面准确把握“实践”内涵,构建完善实践育人体系。
发挥实践的综合育人价值。德智体美劳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整体目标,也是一个教育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德育处于统御位置,劳育既是德育的重要支撑,还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发挥育人作用的必要载体和途径。简言之,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劳育具有综合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设实践育人体系,就要聚焦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强调顶层设计、加强系统建设,从修订完善培养方案入手,坚持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把以德为先、育人为本落在实处。
强化实践的探究体验特点。以实践为主要形式的劳动教育,本质上是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服务式学习。劳动教育是大学生提升解决问题和创新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进入新发展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涵发生重大变化,高校必须提高站位,从教育链对接创新链、创新链重塑教育链的视角,构建实践育人体系,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直接联系,把劳动教育作为学生认知社会、服务社会、改造社会的有效载体,把科研创新、咨政服务、服务社会的报国强国实践转化为生动的育人场景。 ——邢杨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
新时代贯彻落实大学生劳动教育具有多重意蕴。从理论视角看,有利于在实践中巩固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从时代背景看,有利于培养能够适应科技发展的新时代劳动人才;从价值内涵看,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崇尚劳动、勤于劳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工具思维看,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具体体现在一下几点:
(一) 树德:树立新时代劳动观念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崇高使命,只有崇尚劳动且具有优秀劳动能力的人,才能真正为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高校通过劳动教育发挥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大学生在劳动中能更加客观、深刻地体悟到劳动人民的不易,从而培养其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勤奋劳动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良好的劳动品质。
(二)增智: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劳动教育具有全面性、综合性的特点,能够较为全面地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实践能力、动脑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同时,部分劳动需要进行推理、分析及判断,在劳动过程中,能够加强逻辑思维能力。此外,劳动教育常需要学生组队合作完成相关任务,其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升。在劳动教育课程中,大学生通过不同种类的劳动、多维度的训练,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尤其促进了智力的发展,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检验真理。
(三)强体: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劳动实践能够强身健体,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常言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能够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同时,劳动使学生走进自然,有助于缓解学习压力,进而调适心理状态,使其在漫漫人生路中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
(四)育美:培育新时代审美观念
马克思曾言:“劳动产生了美”。通过融合美育和劳动教育,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劳动技能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同时也能够提升其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进而创造美、传播美。美育为劳动教育提供艺术元素和美学理念,劳动教育为美育提供实践基础。美育和劳动教育的相互融合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和劳动的价值。
“一勤天下无难事。”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重新审视劳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让我们将勤劳、诚实、创新的品质融入学习和生活中,用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重任。我们不仅要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创新能力,更要具备扎实的劳动技能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更加坚定。
“劳动是生命的法则,也是它最美的果实。”让我们携手共进,以劳动为笔、以汗水为墨,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康乃馨
总结讲话
我们明确了做为新时代青年要弘扬劳动精神,勇担时代使命,养成“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风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倡导“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在教育实践中,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今天借此机会,想对大家在践行劳动教育学习和过程中提出几点要求:
1.在崇尚劳动中坚定方向
主动改变思想,自觉尊重和守护他人劳动成果,把重视劳动、热爱劳动、投身劳动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维护校园环境和打扫宿舍卫生做起。
2.在专业劳动中提升能力
通过专业实践锻炼动手能力,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提升综合素质,练就过硬本领。
3.在志愿服务劳动中传递温暖
积极参与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志愿服务劳动活动,培养自身的劳动意识和社会责任,在劳动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锻炼提升。
同学们,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根基,我们唯有在劳动中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才能塑造丰富的精神世界,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争做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新时代青年,用劳动和奋斗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王伟平
每周一早上7点
国旗下的微课堂
你最最亲爱的“导员儿”
TA都可能出现
下周同一时间
我们再见
辅导员介绍

邢杨,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 演讲主题: 劳动教育在行动邢杨,硕士研究生,助教,一线专职辅导员,本科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曾任教民办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持校级课题一项。

康乃馨,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演讲主题: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康乃馨,女,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现担任智能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2023级新生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