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微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学校坚持每周一由二级学院党委书记代表、优秀辅导员与学生代表一同参加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辅导员微课堂暨主题演讲
第一百一十讲
开始啦
本周由
会计与金融学院辅导员
李梦丽谢瑢
两位老师
给大家进行
爱国主义教育宣讲
1弘扬劳模精神,争做时代先锋

会计与金融学院谢瑢
大家早上好!在这晨光熹微的清晨,我们齐聚庄严的国旗下,共同探讨“弘扬劳模精神,争做时代先锋”这一意义深远的主题。作为西安培华学院的一名辅导员,我深知,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劳模精神不仅是激励广大劳动者拼搏奋斗的强大动力,更是培育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精神灯塔。今天,我想从劳模精神的时代内涵、我校将劳模精神融入思政教育与日常管理的实践,以及同学们如何立足实际践行劳模精神三个方面,和大家深入交流。
一、解码劳模精神:跨越时代的精神火炬
劳模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深刻内涵。这种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
从“大国工匠”徐立平在火药上进行微雕般的精准操作,到“七一勋章”获得者艾爱国五十年如一日坚守焊接岗位;从袁隆平院士“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毕生追求,到无数科研工作者攻克“卡脖子”技术时的执着,这些鲜活的事例都在诉说着:劳模精神,是对职业的敬畏,是对卓越的追求,是对责任的担当。
二、浸润与践行:劳模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
我们始终将劳模精神作为重要的育人资源,全方位、多渠道地将其融入思政教育和日常管理,让劳模精神在校园里开花结果。
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践中,始终将劳模精神作为重要育人资源,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体系。通过课程思政、主题班会、案例教学等多样化形式,引导同学们深入学习劳模先进事迹,深刻感悟精神内涵,用真实生动的案例,展现劳模精神在实际工作中的实践价值。
同时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劳模精神同样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学生干部队伍积极践行劳模精神,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团委、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成员主动承担每日校园安全巡逻任务,风雨无阻、坚守岗位;班委会成员深入同学群体,广泛收集意见建议,精心策划学风建设活动;党员先锋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迎新工作等重要任务中勇挑重担、冲锋在前。
校园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同样是践行劳模精神的契机。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维护校园环境整洁;主动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营造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积极参与校园文明建设,倡导文明行为。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恰恰是“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劳模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三、青春力行:让劳模精神在实践中绽放光芒
弘扬劳模精神,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我们立足实际,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在课堂学习中,劳模精神体现在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对知识的不懈追求上。认真对待每一堂课,不迟到、不早退,专注听讲、积极思考;课后及时完成作业,主动查阅资料拓展知识边界。面对复杂的课程内容,不抱怨、不退缩,以“啃硬骨头”的决心反复钻研。就像劳模们对待工作精益求精一样,我们对待学业也要追求卓越,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盲点,不轻视任何一次学习任务。
在校园活动里,无论是参与学科竞赛、社团活动,还是组织班级团建,都要发扬劳模精神。在学科竞赛中,与团队成员密切配合,反复打磨方案,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在挫折中不断改进;
社会实践是更是践行劳模精神的广阔舞台。在暑期“三下乡”活动时,深入农村基层,了解乡村发展现状,发挥所学知识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参与志愿服务时,主动关爱弱势群体,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专业实习期间,遵守职场规范,虚心向行业前辈学习,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升专业技能。这些实践经历,不仅能让我们增长见识、锻炼能力,更能让我们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深刻体会“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内涵。
同学们,时代的重任落在我们肩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参与者、奋斗者。让我们以劳模为榜样,从日常学习生活的点滴做起,将劳模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学习中勤奋刻苦,在活动中勇于担当,在实践中乐于奉献,努力成长为政治素质过硬、专业能力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先锋,用青春和汗水书写属于我们的奋斗篇章!2深耕劳模精神沃土,厚植学生思政教育情怀

会计与金融学院李梦丽
大家好!五月的校园洋溢着蓬勃的生机,当我们在红五月里回望劳动的价值,其实是在为青春寻找扎根的方向。今天,我们汇聚在国旗下,共同探讨一个永恒的主题——劳模精神。它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是时代奋进的号角,更是每一位青年学子应当深植于心、躬身于行的精神力量。
我演讲的主题为"深耕劳模精神沃土,厚植学生思政教育情怀",将从几个方面以劳动者的名义致敬时代,更以青春的名义叩问初心,让劳模精神的火炬代代相传,让奋斗成为青春最厚重的底色。
第一,以劳模为镜,照亮精神沃土
翻开新中国的奋斗史,劳模精神始终是镌刻在民族血脉中的基因。从“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到一生躬耕稻田、让中国人端稳饭碗的袁隆平;从扎根云南深山、以病躯点亮贫困女孩梦想的张桂梅,到航天团队数十年如一日突破技术封锁、托举“嫦娥”探月、“天问”探火,他们用双手诠释信仰,以平凡铸就伟大。这些身影告诉我们:没有平凡的岗位,只有平凡的态度,劳动不仅是汗水与力量的凝结,更是理想与价值的升华。
第二,以嘱托为舵,锚定青春航向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他寄语青年:“要培养劳动情怀,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这既是时代的召唤,也是青年的使命。在浙江舟山码头,习近平总书记与青年工程师共同探讨核心技术攻关;在湖南十八洞村,他鼓励返乡创业青年“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这些场景传递着清晰的信号: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既要有仰望星空的志向,更要有脚踏实地的担当。
第三,以奋斗为犁,深耕青春热土
同学们,我们身处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时代。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科技自立到文化自信,每一项事业都需要青年以劳模精神为犁,深耕脚下的土地。
还记得去年我校"乡村振兴实践团"的同学们吗?他们走进田间地头,帮村民直播带货。起初,有人抱怨"专业不对口""吃不了这份苦",但当看到自己帮助滞销的农产品打开销路,看到村民们感激的笑容时,同学们突然懂得:原来劳动可以如此有温度,原来专业知识与田间地头的结合,就是对"知行合一"最好的诠释。
在社区服务中,我们可以像“全国最美志愿者”黄文秀那样,用脚步丈量民情;在创新创业的赛道上,我们可以像“北斗”青年研发团队那样,以突破定义未来。习近平总书记说:“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让我们以劳模为榜样,把“小我”融入“大我”,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让青春在奋斗中淬炼成钢。
第四,以信仰为种,绽放青春之花
红五月的骄阳照耀着每一寸土地,正如劳模精神滋养着每一颗年轻的心。今天,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更需铭记: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长征路。愿我们以劳模精神为灯塔,在学业中精益求精,在生活中坚韧不拔,在挑战中勇毅前行,用实际行动回答“民族复兴,青年何为”的时代之问。
总结讲话

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兼行政副院长南兵
大家好!今天,在这庄严的国旗下,我们共同聆听了李梦丽老师和谢瑢老师在国旗下的演讲。两位老师围绕“弘扬劳模精神,争做时代先锋” 主题的演讲,立意深远、内涵丰富,充分展现了劳模精神的时代价值与育人意义,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青年一代传承奋斗精神的使命担当。
演讲紧扣时代脉搏,将劳模精神与青年成长紧密结合。从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的奉献,到袁隆平院士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的坚守;从 “大国工匠” 徐立平的精益求精,到 “中国天眼” 团队的创新突破,这些鲜活案例不仅诠释了劳模精神的深厚内涵,更映照出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 “自找苦吃”“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 的殷切嘱托。新时代青年肩负民族复兴重任,唯有以劳模精神为指引,方能在时代浪潮中找准奋斗方向。
演讲立足青年实际,为践行劳模精神指明路径。从鼓励同学们在学习中发扬攻坚克难的钻研精神,到倡导在生活中主动参与劳动实践;从培养创新思维突破学习瓶颈,到通过志愿服务厚植家国情怀,这些倡议与习近平总书记“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 的要求高度契合。尤其强调将劳模精神融入日常,让同学们明白 “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真正将嘱托转化为成长动力。
值得肯定的是,演讲还呼应了青年在新时代的责任担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演讲中号召同学们既要仰望星空、树立远大理想,又要脚踏实地、锤炼过硬本领,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基层服务等领域勇挑重担,这正是对青年践行使命的有力动员。
希望同学们牢记嘱托,以劳模为镜,在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用汗水浇灌梦想,以实干践行使命,让劳模精神在新时代青年的奋斗中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每周一早上7点
国旗下的微课堂
你最最亲爱的“导员儿”
TA都可能出现
下周同一时间
我们再见
辅导员简介
谢瑢,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助教,现任会计与金融学院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和医保报销以及6号学生公寓管理工作。
李梦丽,女,汉族,中共党员,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团委副书记,西安培华学院辅导员“雏鹰”工作室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