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思政教育 >> 国旗下的微课堂 >> 正文

国旗下微课堂(一百一十九期)|辅导员的爱国主义宣讲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10-21 [来源]: [浏览次数]:

国旗下微课堂

01于坚守中见证“共同”的力量

传媒与设计学院辅导员 赵聪文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段刻在记忆里的旅程。两年前,我和朋友们自驾穿行在新疆的边境线上,雪山横亘,戈壁无垠,可沿途最触动我的,不是壮美的自然风光,而是那些扎根边关、目光坚定的边防战士。正是这段经历,让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提出的“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这一论断,从文字变得可感可触。

边境线上的每一次驻足,都让我对“共同开拓的疆域”有了更深的体悟。那些蜿蜒的巡逻路上,总有身着迷彩的战士与骑着骏马的各族护边员并肩前行。战士们带着专业装备守护疆界,护边员则凭着世代相传的经验熟辨认着每一道山梁、每一条溪流,他们是边境线上的“活地图”,更是守护家园的重要力量。从祖辈牵着马协助巡边,到如今带着卫星定位仪共同值守,不同民族的脚步在这片土地上重叠交织,一代代接力守护着祖国的边界。这让我真切明白,这片辽阔疆域从来不是孤军驻守的堡垒,而是各民族用脚步共同丈量、用岁月共同守护的家园。

文化的交融则在边关的烟火气中自然流淌,印证着“共同创造的文化”的深刻内涵。沿途的日常点滴,诉说着“共同书写的历史”的温情注脚。语言或许有差异,但笑容没有隔阂;习俗或许有不同,但情谊一脉相通。这些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不是刻意的拼凑,而是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自然生长的果实,共同丰富着中华文化的内涵。

最让我动容的,是边关之上“共同培育的伟大精神”的生动彰显。边防战士们顶风雪、冒酷暑,用青春和坚守诠释着奉献的意义;各族群众则以最质朴的方式回应着这份守护,把“守边爱边”的信念代代相传。这种守望相助的力量,正是各民族在长期共处中共同培育的伟大精神,是边关最坚实的精神屏障。

在这片土地上,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而边防战士与群众的坚守与互助,是这民族团结图景中最动人的一笔。这份力量,终将让“共同”的基因在边疆大地上永远传承。

同学们,如今再想起那段旅程,最清晰的画面不是雪山戈壁,而是一幕幕绽放温暖笑脸的瞬间。那些身影告诉我:边防战士的热爱,是对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的赤诚;他们的坚守,是对各民族共同书写的历史的守护;他们的奉献,是对各民族共同创造文化、共同培育精神的践行。

02同心共筑中国梦 民族团结谱华章

传媒与设计学院辅导员 张靖怡

今天,我们迎着朝阳,肃立在庄严的国旗下,举行这场微课堂宣讲。这不仅仅是一次例行的讲话,更是一堂深刻的思想教育课,一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实践课。我们宣讲的主题是“民族融合,民族大团结”。这是一个关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从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其极端重要性,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宛如一个绚丽多彩的百花园。各民族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生不息,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回溯历史长河,我们能看到,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这种历史的积淀,是我们今天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最深厚的基础。

立足当下,我们更能深切体会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辉煌成就与时代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始终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富有远见的民族政策。我们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我们实施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行动,有力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基础设施日新月异,特色产业茁壮成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们大力保护和发展各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百花园里,各民族文化争奇斗艳,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不断增强;“民族团结一家亲”等活动深入开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与深度空前拓展,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的感人故事遍布大江南北。在抗击重大自然灾害的战场上,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中,在保卫边疆的钢铁长城上,处处都闪耀着各族人民心手相连、共克时艰的动人光芒。实践充分证明,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人民幸福的保障。没有各民族的大团结,就没有国家的大统一,也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那么,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应该如何以实际行动来维护和促进民族大团结呢?

第一,要筑牢思想根基,深刻认识“多元一体”。

我们要深入学习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与政策,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要认识到,56个民族是56朵花,朵朵不同,却共同簇拥着中华文明这棵参天大树。我们既要尊重和欣赏各民族的差异性、多样性,更要强化和升华对中华文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第二,要增强文化认同,促进交往交流交融。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们要积极主动地了解和学习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在相互欣赏、相互借鉴中增进理解、消除偏见。在学校里,来自不同民族的同学要主动交往,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集体生活中加深了解、培养情谊,让友谊之花在青春的校园里绚丽绽放。

第三,要自觉遵纪守法,反对分裂维护统一。

要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思想。在网络空间和现实生活中,都要言行谨慎,不传播、不信谣、不参与任何可能损害民族团结的言论和活动。要敢于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坚决斗争,做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忠诚卫士。

第四,要立志报效祖国,同心共筑伟大梦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也需要每一个民族的共同努力。我们要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勤奋学习,锤炼本领,将来无论身在何方、从事何种工作,都要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同学们,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力量。只有各民族紧密团结,同心同德,我们才能凝聚起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让我们高举民族大团结的旗帜,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绽放,在社会盛开,共同谱写中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篇章,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总结讲话

传媒与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 南斌红

今天我们迎着朝阳集会庄在严的国旗下,刚刚听了赵聪文和张靖怡两位老师的发言,字字铿锵有力,充满了我们体育人特有的激情与豪迈,道出了我们的心声与追求。此刻,我想与大家一同分享几点感受,作为我们今天国旗下演讲的总结。

一、我们不仅是体魄的强者,更应是精神的健者。

作为高校学生,我们日复一日在跑道上挥洒汗水,在球场上奋力拼搏,在体操馆里精益求精。我们锻造了强健的体魄,磨练了坚韧的意志。但这绝非终点。国旗下,我们更应深刻认识到,我们肩负着“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时代使命。我们要将赛场上那种“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内化为追求知识、锤炼品德、奉献社会的强大动力。要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二、我们承载着个人梦想,更连接着国家荣耀。

每一次起跑,每一次投掷,每一次配合,都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成绩和奖牌。我们今日的刻苦训练,是在为“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添砖加瓦。国家的强盛,离不开国民体质的增强,离不开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们是未来体育教育的中坚力量,是群众体育的推广使者,也可能是竞技体育的明日之星。我们的奋斗与民族的复兴伟业紧密相连。当国歌在国际赛场为我们奏响时,那份自豪属于我们每一个人。我们要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让青春在为国争光为民奉献中焕发最绚丽的光彩。

三、我们恪守道德,更要弘扬青春正能量。

“公平竞争、尊重对手、遵守规则”是体育的生命线。作为未来的体育工作者,我们更应成为体育精神的坚定守护者和积极传播者。在校园里,我们要带头营造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的体育氛围;在社会上,我们要以身作则,展现当代体育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道德修养。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带动更多人关注体育、参与体育、热爱体育,让运动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标配,让体育的正能量温暖校园、辐射社会。

同学们,国旗猎猎,昭示着信仰与方向;口号铮铮,宣示着我们的责任与担当。站在新的起点上,让我们牢记今天的誓言:

以强健的体魄,奠基未来;

以昂扬的斗志,迎接挑战;

以深厚的学识,支撑梦想;

以崇高的品格,引领风尚。

让我们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作每日训练场上的汗水,化作文化课堂上的专注,化作日常言行中的修养。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这一代体育青年,是堪当大任的时代先锋!

每周一早上7点

国旗下微课堂

下周同一时间

我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