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华人故事

培华人故事

首页 >> 正文

【培华人故事】医学生→军人→乡村医生→副院长 ,吕医生,好样的!

发布日期:2024-11-08    作者:薛超飞     来源:新闻中心    点击:

他没有耀眼的光环,也没有太多的奖项,他放弃稳定的工作及优渥的条件,一头扎进陕西省吴堡县的一个小乡村,成为一名乡村医生。看似普通的他,用一颗仁爱之心获得群众的赞誉,他是培华2020届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吕尚彬。

吕尚彬医生(图左)为村民看诊


从学生到战士:一心只想报效祖国

2015年8月,吕尚彬被培华临床医学专业录取,“拿到录取通知书我们家人都很激动,爸爸妈妈都是医生,我也想像他们一样治病救人。”就这样他从内蒙赤峰市来到培华踏上了医学之路。

2015年,吕尚彬刚到培华时拍摄的入学场景

吕尚彬说:“在培华读书的时光,是我青春中最美好的记忆。老师们博学、和善,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理事长波哥,他在军训汇演时说‘要带着培华人自强不息的基因不断探索自身的潜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句话深深地影响了我,所以在2016年我选择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军人”

在入伍期间的吕尚彬刻苦训练,表现十分优秀,他多次荣获“优秀个人”“优秀义务兵”等荣誉称号在年度考评中也获得“优秀”他用实际行动表达青年学子对祖国的热爱


95后的乡村男医生:村民24小时随叫随到

2020年7月,吕尚彬从培华毕业,他到陕西省吴堡县岔上樊家圪坨村,成为一名乡村医生,在他父母亲人眼里这个决定难以理解他本可以在老家找到一份稳定且收入较高的工作,为什么要去黄土高原中的偏僻村落做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呢吕尚彬说:“答案其实就是波哥的那句话,‘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95后的吕尚彬成为村医后,面对的不仅仅是基础医疗保障工作,还有特殊时期健康监护等任务,2021年春节,人员流动较大,他没有回家过年,而是留在村里,守护村民的健康,他每天挨家挨户上门测体温,对村民的身体状况建立一户一档他24小时待命只要村民不舒服他随时接诊

他面对的患者不只是一个村的村民,而是来自周围多个行政村的村民,病患大多是年龄较大的老人,为了不让老人路途折腾,他来回的穿梭各个行政村之间。因为高原地貌的限制,每个行政村之间距离较远,加之道路崎岖,为他上门看诊增加了难度,但他每天乐在其中。有时忙起来,一天只吃一顿饭三个月的时间他瘦了20斤他给父母打电话说:“瘦身成功,开心。” 这背后的辛苦,只字未提,他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乡村医生的使命和担当


医者仁心:村民眼中的“碎医生”

吕尚彬因为年轻,被村子里的老人经常称呼为“碎(小)医生”,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位“碎医生”的医术一点也不碎(小)。面对村民的各种常见病,他总能“药到病除”,村民樊爷爷说:“自从村儿里来个碎医生方便了很多他看病看得好还给帮忙带药,带东西,人也好

79岁薛奶奶患有高血压等疾病,但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注意检查。一天,老奶奶说“头晕的厉害”,经过诊察发现血压高,开了治疗药物后,考虑到老人不识字可能将药物混淆他还特意把每天需服用的药单独包好放在一起

崖窑上村一位85岁老人受了外伤,吕尚彬就每天往返十几公里,去到家中为老人换药、清理伤口,一坚持就是30多天,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理念


工资去哪了?原来都贴补了……

在做乡村医生的时光里,吕尚彬的工资总是“不够用”,为什么?吕尚彬说到,“经济不宽裕的村民来看病时没带钱我都是让先取药治病若时间长了没还药费我就用自己工资补上欠的药费账单我就销毁了因为村里人对我很好,经常送红薯、核桃、苹果啥的,还经常给我送饭,所以能帮他们一点是一点。”

吕医生用自己的爱心和关怀温暖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使得他在村民心中树立了崇高的形象。

在做乡村医生的两年时间里,他为辖区内500多常住居民进行健康检查,并完善健康档案,吕尚彬说:“用心去爱患者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如今的吕尚彬因工作业绩突出被提拔为岔上镇卫生院副院长同时,他在工作中也没忘记学习,现在已从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毕业,最近,又在积极备考研究生,他说:“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为乡村医疗做更大的贡献

一份坚守、一些“销毁的账单”一次次逆行、一个个暖心的看诊故事都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具象化了这些都是他交给青春最无悔的答卷他为村民们的健康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让医学的温度在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