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华人故事

培华人故事

首页 >> 正文

【培华人故事】8年,3万多小时,服务4900余人次

发布日期:2025-05-13    作者:薛超飞     来源:    点击:

在培华,有这样一支团队,他们用8年的时光走过陕西的57个行政村10余家敬老院500余人的团队累计志愿时长3万多小时4900余人次送去健康和温暖,他们的名字叫西安培华学院南丁格尔护理志愿者服务队

 

初绽· 弘扬精神,传承使命

2017年初春,化前珍教授(护理硕士研究生导师)在课堂上讲起南丁格尔的故事,化教授的声音轻柔却有力,“今天,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愿意成为新时代的'提灯人'吗?”教室里先是一阵寂静,继而大家陆续举起了自己的双手。

就这样,在化前珍教授的带领下,经过精心筹备,2017年6月21日,西安培华学院医学院南丁格尔护理志愿者服务队正式成立,化前珍教授对学生们说:“记住,护理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志愿服务不仅是付出,更是成长。

2017年7月26日,西安培华学院医学院南丁格尔护理志愿者服务队被正式授旗成为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总队第228分队。他们或许还不知道,这支番号为228的分队将在未来八年里,把温暖的灯光带到三秦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南丁格尔护理志愿者服务队为小朋友做心理健康筛查

在该年8月,这支南丁格尔护理志愿者服务队把目光聚焦在医疗基础薄弱的山村。他们前往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的白坪安置小区进行了健康知识普及活动。队员们以趣味课堂和心理沙盘游戏的形式,为留守儿童做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心理健康筛查。在那一年,他们教会了村里7岁以上小朋友做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那时的团队成员赵立栋(2020届护理学专业毕业生)说:“我们团队所有成员想要教会老人及孩子们的急救技能,紧急时刻也许能挽救生命。”

如今的赵立栋在安康市构扒镇从事乡村医疗工作已有4年时间,他说:“在服务队的日子里,我跟随老师和同学们走遍了陕西的偏远乡村。每次义诊时,看到老人们因缺乏医疗资源而延误的病情,看到孩子们对基础医疗知识的渴望,这让我毕业后毅然选择扎根乡村,用专业所学守护村民健康,用实际行动传承着提灯女神的仁心与大爱。”

 

 

 

追光· 在逐梦中向上向善

南丁格尔护理志愿者服务队面对的挑战远比想象中艰难。在偏远乡村开展义诊时,村民们常常用怀疑的眼光打量着这群“学生娃”,有的甚至摆摆手说“你们这些娃娃能懂啥”,转身就走。面对这样的困境,队员们没有退缩。他们顶着烈日挨家挨户走访,用真诚的态度和专业的技能一点点消除村民的疑虑。从最初的冷眼相待到后来的笑脸相迎,这支年轻的团队用坚持和汗水,在乡村医疗的土壤上播撒下希望的种子。

2021年,团队成员在临潼安沟村上门为村民测量血压

2021年夏天,南丁格尔护理志愿者服务队前往临潼区安沟村开展义诊活动,最开始大家都不愿接受义诊,村民们觉得“这群年轻的娃娃肯定也看不了啥病”,直到发生了一件事,村民们都在义诊摊位前排起了队。原来,安沟村的一位史奶奶因为与人争吵,情绪激动后突然出现语言障碍,只能发出无意义的音节,恰巧遇到志愿者正在挨家挨户上门问诊,家属急忙呼救,三个志愿者冲到史奶奶家里,轮流为她推拿胆经的穴位,并轻声细语地安抚。“奶奶,放松,慢慢来...”一个小时过去了,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背。史奶奶的嘴唇颤抖着,艰难地挤出一个“谢”字,她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缓解。这一刻,所有的疲惫都化作了感动。自此,志愿服务队的“名气”在村里一下子火起来了。

西安培华学院“南丁格尔护理志愿者服务队”的成员教村民跳健康操

2022年的冬天,在西安养老康复中心的一次健康宣讲中,志愿者们发现许多老人长期存在医疗误区,如不敢长期服药、对药物副作用过度担忧等问题。队长赵晨希(护理学专业2023届毕业生,现就职于唐都医院)拿起一个肝脏模型,用最生活化的比喻解释着药物代谢的原理。其他队员则分头给老人们演示用药时间表,把复杂的药理知识变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这一刻,专业的医学知识化作温暖的守护,解答了老人们心中多年的用药困惑。一位老人感动地说:“你们来了之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怎么正确用药,这下我终于踏实了!”

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在西安养老康复中心进行健康宣讲

 

 

盛开· 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有他们

八年来,西安培华学院南丁格尔护理志愿者服务队像一簇不熄的火焰,将南丁格尔精神绽放在祖国广袤的乡村大地上。从陕北高原的榆林到革命圣地延安,从秦巴山区的安康到关中平原的宝鸡,这支队伍的足迹已深深印在10个地市、57个行政村的土地上。年复一年,队员们的面孔在变,但那份守护健康的初心从未改变。这支团队一直奔走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2019年夏天,志愿团队在岐山县凤鸣镇北郭村进行服务时发现,邱奶奶患有老寒腿多年,每逢阴雨天气膝盖便剧烈疼痛难忍。志愿者们每天午时准时到奶奶家进行艾灸操作,温阳散寒。奶奶每天享受着这份温暖的陪伴,看到志愿者们都会热情地打招呼:“你们来了,腿都觉得暖了!”这份质朴的信任,让志愿者们更加坚定了前行的脚步。

徐鑫达(护理学2023届毕业生)就职于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他对小薇讲到,在服务队中最难忘的是在汉阴县汉阳镇天池社区义诊时,一位阿姨被肩膀疼痛折磨得手臂无法抬高,日常生活受到极大影响。他们选择推拿疗法为她缓解疼痛。经过治疗她的手臂能举起来。那一刻,他们从阿姨眼中看到了信任与感激,也感受到了自己专业知识的价值。

南丁格尔护理志愿者服务队将健康之光洒向每个角落。在社区,“健康小课堂”用家常话讲解慢病防治;在学校为师生免费按摩,艾灸、测量血压,传播健康知识。从城市到乡村,从老人到孩童,这支队伍用专业传递温暖,用青春续写南丁格尔精神的新篇章。

 

 

收获· 扎根泥土的精神

八年的坚持与付出,让这支服务队收获了累累硕果。他们累计获得团中央立项2项,被省级以上媒体报道300余次,建立6个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荣获陕西省社会实践标兵团队、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总队组织奖以及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队等荣誉依托志愿服务项目孵化省级以上科研课题4项。然而,比这些荣誉更让志愿者们欣慰的,是那些在服务中真切感受到的温暖与成长。

服务单位为团队送来锦旗,以此感谢志愿者们的付出

护理学2021届毕业生徐欣怡如今是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一名护士,她讲到:“在志愿服务队的日子里,那些义诊的经历,远比教科书上的案例更生动地教会我什么是医者仁心,也让我理解了真正的护理精神,是永远扎根在最朴实的泥土之中。”

“服务队的时光重塑了我的职业认知。在榆林子洲县,我们连续五天为固执的赵爷爷测血糖;在汉阴县,让张阿姨重新举起手臂......这些经历让我明白,真正的医者仁心,是要俯下身去,倾听老百姓的声音。”就职于汉中市三二〇医院的毕业生郭丽讲到。

在西安培华学院,像南丁格尔护理志愿者服务队这样用专业服务社会的团队还有很多。爱康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开展健康宣教;青歌志愿服务队艾灸、推拿等技能为村民送去健康;心下乡志愿服务队将心理关怀送到田间地头。这些团队都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培华人的责任与担当,让专业知识在服务人民中绽放光彩。

护理系副主任、南丁格尔护理志愿者服务队指导老师李安琪讲到,护理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职业精神的培育。学院设立南丁格尔、爱康等志愿服务团队,将课堂延伸至社区、乡村,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锤炼技能、涵养仁心,进一步深化了“专业+服务”育人模式,使学生在服务中深化专业认知,培养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护理情怀,真正实现"德技并修、知行合一"的育人目标。

5月12日,西安培华学院理事长姜波与医学院师生一起度过护士节,活动现场,护理系专业学生重温南丁格尔誓词

医学生们用青春热血践行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他们奔走在乡间小路、社区巷陌用专业守护健康,用爱心温暖生命未来,还会有更多怀揣大爱、扎根基层的白衣天使从这里走出去,让南丁格尔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这,就是医学生的使命与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