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工作部

理论学习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习频道 -> 理论学习 -> 正文

【四史学习教育】你的样子 第四期:二十八载隐姓埋名——邓稼先

发布日期:2023-07-24 浏览量:

你的样子栏目简介:

为进一步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使党史学习教育更加鲜活生动。我们将推出党史学习教育特色栏目--“你的样子”。我们将以党史人物故事为主线,从军事、科技、教育等不同领域讲述他们用智慧和汗水甚至是鲜血和生命,为党和人民事业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样子”。

二十八年来,从原子弹、氢弹的原理突破和试验成功,到第二代战略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做出了重大贡献”“关键时刻,他总是亲自进入现场考察,充分表现了强烈的责任心和舍生忘死的献身精神”……

这是1986年核工业部向国务院递交的《关于建议授予邓稼先同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请示》中对邓稼先的评价。

12BBA

《关于建议授予邓稼先同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请示》

是怎样的决心支撑他半生的不懈努力,是怎样的底气用半生默默无闻换一生无悔选择。

107E5

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在读书求学期间,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随后便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8月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的制造理论。1986年7月29日因病去世。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为他追授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EC37

带领团队研究原子弹理论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中国作出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战略决策。邓稼先没有犹豫,义无反顾接受了这一重任,成为中国原子弹研究工作的理论设计负责人。事关国家战略和机密,在告别妻子和两个幼子后,他从此开始了隐姓埋名、与家人聚少离多的生活。

14A12

认真计算

从此“算”成了邓稼先这28年生活的主旋律,他带领一群年轻科研工作者,没日没夜,用算盘算,用计算尺算,用手摇计算机算……光演算纸就扎成几十个麻袋。他的身影从熟悉他的人们视野中消失了,他的名字从学术刊物上消失了……但那份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爱,以及那群为祖国建设献身的科学青年并没有消失,他们一同投身到祖国最荒凉偏僻的戈壁滩。

2397B

西北隔壁上空的“蘑菇云”

“做好了这件事情,这一生就过得很有价值,就是为它死也值得!”这是邓稼先当时坚定的表态,妻子许鹿希这样回忆说。

面对特种车间原子弹核心部件的加工,他总是能一直默默陪着的工人一起赶制,直至拿到合格产品;哪怕是核武器爆炸试验前,最危险的工作——插雷管,他也总是无言地站在操作者身后。面对核材料加工车间突如其来的电话,他更是不顾瓢泼大雨、司机阻拦,第一时间赶到一线处理故障,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

15EE0

核试验现场图在一次试验中,核弹的碎片散落在地面,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为了找到原因,他不顾危险抵达现场,不由自主地捡起了弹片进行检查。瞬间,他急忙扔到地上,因为对于钚和铀的放射毒性他再清楚不过了。可当他孤身走进了那片意味着死亡的地区时,亦或者更早他就已经预见过这一天的到来。

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得知丈夫这一惊心动魄的危险举动之后,强行拉邓稼先回北京检查,结果发现他的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但此时的邓稼先还是无法放心手头的工作,毅然决然要回到戈壁滩。

长期的积劳成疾,他患上了癌症,面对亲人朋友的安慰他显得非常平静。每天继续研究他的原子弹,直到死亡。他完美的诠释了科研人员面对研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坚定与决绝。

1B3B3

邓稼先和杨振宁,嘴角残留的血迹

正是有了他们扎根大漠深处长年风餐露宿、与世隔绝的艰苦奋斗;工作中,不顾个人安危以几大局为重;数十次核试验过成功的一马当先、亲临一线; 才有了我们在国际局势中逆水行舟的底气,有了不断苦心钻研的勇气.....他们埋头苦干用数据说话、默默无闻用成果展示。

10E48

工作中的科研人员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4-1986年间,中国一共做了32次核试验,有15次是邓稼先亲自参与或指挥的。上世纪70年代末,一次核投试事故中,他不顾阻拦坚持独自一人去前方寻找核弹碎片,只为把损失降到最少,正是这样一位将青春与生命奉献给祖国建设事业的科研人员在接过全国劳模证书和奖章时,说:“核武器事业是成千上万人的努力才取得成功的,我只不过做了一小部分应该做的工作……

“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作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爱国者,他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在时代背景下,邓稼先所代表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祖国的科技事业,毫不犹豫地献身于科学研究。他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面对各种复杂的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有邓稼先这样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勇往直前,攻克难题,坚持不懈地追求科学真理。


出品:V观网络文化工作室

编辑:付   敏

校对:王   萌

审核:陈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