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

严明法学|我院师生赴西北政法大学交流学习

发布日期:2024-03-25    浏览次数:

为学习西北政法大学《中国法律史》课程思政建设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的经验,提高我院法科学生教育质量,推动教学过程管理,2024年3月22日下午,在王朋、王蕾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学院2021级-2023级20余名同学,一起前往西北政法大学长安校区、雁塔校区参观学习。

首先,同学们前往西北政法大学校史馆参观学习,伴随着讲解员的讲解以及展厅的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展板,西北政法大学悠久的建校历史、革命历程如画卷般在同学们面前展开;在现代厅内,同学们也了解到近年来学西北政法大学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术交流合作等方面的辉煌成就,也深刻体会到西法大“严谨、求实、文明、公正”的校训和“法治信仰,中国立场,国际视野,平民情怀”的育人理念。



接下来,同学们在王朋、王蕾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西汉御史大夫张汤墓遗址陈列馆参观。这里有一馆(西汉御史大夫张汤墓遗址陈列馆)、一亭(廉亭)、一碑(西汉御史大夫张汤墓发掘纪念碑)、一石(西汉御史大夫张汤墓廉亭记)。通过讲解,同学们了解到,张汤西汉的御史大夫,他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精通律令典章,长期履职刑曹,曾撰《越宫律》二十七篇,与汉初萧何撰写的《九章律》、下属赵禹撰写的《朝律》、叔孙通撰写的《傍章律》合称为“汉律六十篇”。除此之外,讲解员还给大家讲解了有关张汤幼年时“审鼠”的故事。张汤墓遗址陈列馆门前廉洁石上撰写着:“政事兴亡,惟廉弥珍;刑忌苛酷,罚贵公允;国家强盛,教育为本;勠力共建,法治昌明!"这也使在场同学们对于廉政奉献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坚定了自己的法学信仰。




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同学们又一起前往西北政法大学雁塔校区进行交流学习,西北政法大学法治学院、法律硕士教育学院院长陈玺教授,法律史教研室宋鋆博士等热情接待。交流会由我院王朋老师主持。



首先,陈玺院长对我院师生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西北政法大学法治学院、法律硕士教育学院的历史发展和办学思路,并就《中国法律史》课程思政建设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经验进行讲授。陈院长讲到,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承担着学习宣传研究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快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重大历史使命,是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各高校事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要将“三进”工作看作全面提升学校教学、科研、育人水平的重要抓手。同时,陈院长也表示,希望双方以后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加强合作交流。



西北政法大学法治学院、法律硕士教育学院法律史教研室宋鋆博士作为青年教师代表,讲述了自己在《中国法律史》课程教学中如何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她表示,通过分析中国古代和近代经典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光辉成果,获得民族自豪感,同时又能够以史为鉴,深刻体会当今社会主义法制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在思想上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价值、生存意义在于奋斗、在于奉献,在于勇担责任、成就他人、回报社会,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就自己法官工作经验对大家以后的职业选择提出相关建议。



西北政法2023级博士研究生罗爱军,2023级硕士研究生王泽世、张琳嬉先后进行发言,他们分享了自己是如何看待《中国法律史》课程,并向在场的同学们分享了《中国法律史》学习方法。





西安培华学院法学院王蕾老师也分享了自己在《中国法律史》这门课程中如何开展课程思政的做法,她表示,同学们要重视学好《中国法律史》这门课程,要为弘扬中华法文化,构建新时代的中华法系贡献青春力量;并也希望以后能同西北政法大学加强交流学习。



西安培华学院法学院2201班张辉和2104班陈艺豪同学也进行了交流分享,他们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今后要努力学习,在实践中将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精华进行传承并加以发扬光大。




最后,陈玺院长带领同学们前往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研究生院和法治学院进行参观。





青衿之志,屡践致远。这次交流学习活动使同学们切身体会到了西北政法大学的学风建设和历史积淀,拓展了同学们的法学素养和精神文化素养,也坚定了同学们的法治信仰和文化自信。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