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指出,要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和实践能力。高校应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好老师应具备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论述,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基于党中央的精神,为了提升教师队伍专业水平,西安培华学院法学院于2024年5月15日15点30分在格物楼第四会议室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教师业务素质和技能培养”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特邀原西北大学法学院院长段秋关教授主讲,西安培华学院法学院院长王鸿貌教授、法学院白呈明教授、魏春田教授与法学院全体专职教师一同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王鸿貌院长对段秋关教授进行了郑重的介绍,段教授曾任西北大学法学院院长,西北大学法学教授,时任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律思想史学会会长,教育部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是文革后北京大学首届法学硕士研究生,为我国法律史学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同时,王院长代表法学院对白呈明教授、魏春田教授的加入表达了热情的欢迎,也表达了对他们未来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在法学院的学术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法学院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接着,段教授以“教师业务素质和技能培养”为主题,进行了一场深入浅出、热情洋溢的分享。他的讲解既旁征博引,又紧贴实际,令在场的所有人都深受启发。段教授在分享过程中提到高校教师首先要健全完善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教师头脑,引导青年教师们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真正把信仰信念植根于灵魂深处,以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其次,教师的道德情操、行为准则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格养成,关乎育人成效。要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引导教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道德滋养,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鼓励青年教师们把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志趣爱好作为终生课题,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最后,提升自身学识能力。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基础,高校教师更要着眼于提升教师的学识能力,引导广大教师既做好“大先生”,又做好“教书匠”。

白呈明教授强调了青年教师在获取成果过程中塑造良好教师形象的重要性。教师的形象不仅关系到个人职业发展,更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让学生真诚接受教师的教育引导,除了理论上的说服,还靠情感的滋润。教师和学生沟通需设法搭建交流桥梁,夯实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理解和关怀的基础,让自己充分了解学生需要,用理解、引导的态度对待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以情化人,帮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努力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

魏春田教授则告诫青年教师坚持把学习理念贯穿教育生涯始终,同时提升教学技能、拓展职业发展渠道。并建议学院应以人才培育项目引导教师发展,以课题和智库研究支持教师发展,以健全教育培训体系促进教师发展,建立和完善教师荣誉体系,选树师德标兵,加大奖励表彰力度,从物质和精神上肯定教师的辛劳与贡献,以多元化活动服务教师发展。

最后,王院长再次向三位教授表达了深深的谢意,并且对我院后续教师业务素质提升的相关学习和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他提出,教师应该持续关注学术动态,不仅要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不断提高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创新性。此外,王院长还表达了对后续系列活动的期待和意愿。他表示,此类活动不仅增进了学院与同行的交流,也促进了教师们之间的相互学习。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让教师们能够在不断的探讨和实践中共同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