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国际教育学院

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学院大学语文教研室举办“何为散文”创作交流活动
日期: 2025-09-26      信息来源:      点击数:

为进一步提升我系教师在散文创作与研究领域的专业素养,拓展文学视野,加强与业界专家的学术交流与创作交流,2025年9月25日下午2点30分,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中文系文学教研室、大学语文教研室举办了主题为“何为散文:情、思与生命的艺术——一位写作者的实践与思考”的学术交流活动。本次会议由崔雅男副教授主持,全国作家协会会员、省作家协会主席、长安区作家协会主席张军峰老师担任主讲,文学教研组、大学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及中文系学生代表参会。

文学课程组和大学语文课程组老师和学生代表参会

会议伊始,张军峰老师深情回顾了自己的文学启蒙与创作历程。他谈到,对文字的热爱源于少年时期的广泛阅读,那种与书中人物同悲喜、与远方思想共震颤的体验,奠定了他日后创作的基石。随后,张老师介绍了其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的创作经验。他坦言,长篇创作如同建造一座宏伟的建筑,需要缜密的整体架构、持续的情感投入和对时代背景的深刻把握;而短篇则更似精心雕琢的盆景,讲究瞬间的爆发力、结构的精巧与意蕴的深远。他通过其长篇小说《筑巢》的创作实例,生动阐释了如何在虚构叙事中注入真实的生活质感与生命思考,强调了生活积累与艺术提炼的重要性。

张军峰老师分享个人创作实践经验

在分享完个人创作实践的背景后,张老师将话题聚焦于本次活动的核心——散文。张老师深入阐释了副标题中的三个关键词:第一是情(情感):散文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直接体现。第二是思(思想):优秀的散文不仅是情感的流淌,更是思想的闪光。第三是生命的艺术:散文创作应提升至生命体验的高度。基于以上分享,张军峰老师为在座师生指出了几条通向优秀散文创作的实践路径:深耕生活,细致观察;广泛阅读,汲取营养;勤于练笔,持之以恒;修养心性,提升境界。张老师的分享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引,又有具体而微的创作心得,逻辑清晰,层层递进,引人入胜,获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在主讲环节结束后,现场进入了热烈的互动问答阶段。张军峰老师对每个问题都给予了细致、诚恳且富有启发性的解答,现场互动气氛活跃。互动环节结束后,张军峰老师向提问师生签名赠送了他的长篇小说《筑巢》,并与师生们进行了简短而亲切的交流。现场洋溢着浓厚的学术与文学氛围。

张军峰老师向中文系师生赠送其长篇小说《筑巢》

会议最后,主持人崔雅男老师再次感谢张军峰老师的精彩分享和慷慨赠书,并总结指出,本次讲座不仅深化了大家对散文文体的理解,更点燃了师生们的创作热情,展现了文学作为“情、思与生命艺术”的永恒魅力。讲座在持久而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常宁大街888号(长安校区) 西安市高新区白沙路南段2号(高新校区) 版权所有©西安培华学院 
 陕ICP备0901232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