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了解新进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帮助新进教师专业成长。2022年7月20日下午14:00至17:00,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中文系在格物楼开展新进教师教学能力考评活动。此次考核组组长由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教学督导组组长赵维森教授、中文系张静副教授、张萍副教授担任,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助理付丽伟副教授、中文系罗妮副主任、申艳霞副主任、大语课程负责人王中俊老师、王雅老师、王莉老师担任组员,考核对象为20名新进教师,中文系全体教师观摩了此次活动。

此次考评活动根据专业分为三个小组同时进行。第一组主要是教育学类,惠雪滢教师讲授了《巴普洛夫和他的狗》这一内容,惠老师从一只狗的故事讲起,自然引入到经典条件反射实验,并着重理清了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无条件刺激、条件刺激等难以理解的概念,授课基本遵循“理论—案例—应用”的教学程序。张萍老师评价:“惠老师的亮点是创建出轻松和谐的氛围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也提出要注重课堂管理,不能忘记关注学生听课情况的建议。”


第二组是语言学类。张静老师讲解了《汉字的起源》这一小节,她从声音与文字的不同属性谈起,自然引入到汉字的起源。紧接着结合图片介绍了学界较为认可的几种文字起源说,如结绳说、仓颉造字说、图画说、刻契说、八卦说等。罗妮老师指出:“张老师的课件较为精美,这是年轻教师的优势,但与此同时也要注意板书设计,注重在知识传授过程中的趣味性,要在充分把握学情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申艳霞老师认为“作为教师要充分备课,讲课要有逻辑性、科学性、专业性,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不至于混乱,并提出青年教师可以对镜练习提升教学能力。”

第三组是文学类。张瑾老师讲授了《诗的写作》这一内容,她首先从法国画家热里科《爱普松的赛马》这一作品切入,展开对“主观意象”和“客观意象”两个概念的介绍,并结合杜甫的《绝句》和李白的《秋浦歌》两首诗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紧接着适时地引入到写作的法宝——错搭,循序渐进地讲解了错搭的作用、错搭的技巧、错搭的应用。之后王中俊教师就此展开点评,他指出“张老师的课件尤其注重色彩搭配,给人以和谐舒适的感受,可见其作为教师的用心。张老师的授课比较有逻辑性,不论是从课堂导入,还是从教学活动的设计,亦或是错搭游戏的开展等都是值得学习的,但是需要改进的地方就是语速过快,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度,建议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适当放缓语速。”

活动最后,张静副教授做结束发言,她提到:“青年教师是中文系的骨干力量,但教学经验还不足,要多向老教师请教。此次活动中多数新进教师都能认真对待,课下积极练习,充分展现了中文系教师朝气蓬勃、奋发进取的青春力量,希望青年教师听取老教师提出的建议,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升个人教学能力。”活动在张静老师的发言中落下帷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