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国际教育学院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人文学院成功举办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
日期: 2017-06-13      信息来源:      点击数:

人文学院成功举办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

添加时间:2017-06-13 16:32:33

6月13日上午9点,人文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在明德楼第一会议室成功举办。人文学院院长赵伯飞教授、副院长刘利侠教授及学院相关管理人员、教研室主任参加了此次会议。我院特别邀请了西北大学法学院院长刘丹冰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高益荣教授等学术、同行和行业专家八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由刘利侠副院长主持。会议先由中文系主任张静老师、院长助理赵洁老师分别就汉语言文学和法学两个专业的培养方案做了汇报,然后请专家围绕两专业培养方案进行讨论,并提出修改建议。

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各位专家一致认为培养定位准确、目标清晰,集中体现了厚基础、宽眼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在课程设置方面,陕西师范大学高益荣教授指出在古代文学类课程中,应强调唐代文学的重要性,一方面唐代文学是长安文化繁盛的代表,另一方面在中小学课文中比重较大。

学前师范学院的马晓琴教授指出,语文教学基本功中,文字的规范书写和应用至关重要,所以在实践教学中进行专门训练必不可少,而且需第一第二课堂紧密结合来完成。马老师还与大家分享了学前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经验,对我校应用型课程建设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来自于四十五中的语文教研组组长刘永利老师,从中学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出发,强调增设三笔字教学实践课程。她还指出,当下的语文教师,在具备语言文学素养之外,还应具备综合的能力,比如懂儿童心理、会绘画 、会策划、会管理等。建议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考虑开设综合能力的课程。

远东二小副校长陈英老师指出,在以上专家所提建议之外,作为中小学教师,还应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懂二十四节气,懂《百家姓》等经典,懂陕西地域文化。这些知识在中小学教育中越来越得到重视,在教师培养中却尤为欠缺。

女友传媒集团校园版主编刘昆女士肯定了汉语言文学培养方案中对写作能力的重视,强调了创作能力的重要性。她指出,好的文字功底是写作的基础,创新能力则是成败的关键。写作中的创新能力靠情怀、思想和新意的结合,其所需要的丰富广博的知识,要依靠大量的阅读来完成。中文系应重视学生的阅读量,引导他们在写作中大胆创新。

在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讨论阶段,各位专家先针对方案给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并且就法学专业的发展谈了自己的看法。

来自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的胡德胜教授对我校法学专业所取得的成就给予肯定。通过对各高校法学专业的发展情况分析,胡教授指出,我校应将法学作为大力发展的学科,争取申请法学硕士的学位授予点,使其成为我校的品牌专业。

西北大学法学院院长刘丹冰教授就法学专业自身的特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法学本身就是一个应用型专业,既需要深厚的知识和理论的积累,又对实践课时的量和质有很高的要求。在实践课程质量方面,她分享了西北大学聘请行业专家(律师、法官等)授课的做法,认为我校也可大胆地尝试。同时,刘院长指出,作为大学教育者,应该克服保姆心态,把更多的时间和自由交给学生自主支配,自我成长,这样培养的人才才会有较好的发展潜能。

陕西云德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丁云波先生从市场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出发,建议培养学生“字正腔圆、能言善辩”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建议加强案例教学和校企合作,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他还从律师行业对人才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要求出发,强调通识教育的重要性。

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思想碰撞,人文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工作会议圆满结束。与会老师不仅对目前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也深切体会到了用人单位对学生素养及能力方面的真实需求。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使我院两个专业的应用技术转型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相信通过下一步产学更加深度地融合,我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常宁大街888号(长安校区) 西安市高新区白沙路南段2号(高新校区) 版权所有©西安培华学院 
 陕ICP备0901232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