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国际教育学院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中文系教师参加第二届新标准背景下“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教学研讨会
日期: 2025-09-28      信息来源:      点击数:

2025年9月27日,第二届“新标准背景下‘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教学研讨会”在深圳职业技术大学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北京语言大学应用中文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主办,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济南职业学院、《国际汉语教学研究》编辑部协办,聚焦“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教学前沿议题,吸引了全国多所院校、海外中资企业及相关机构的近300名代表参会。我院中文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贾昆诺与周楚君受邀出席,深度参与研讨交流。

贾昆诺老师和周楚君老师应邀参加研讨会

作为“中文+职业技能”教育领域的重要学术盛会,会议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2025—2029年)为指引,聚焦“中文+职业技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涵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职教出海”的实践挑战、教学资源建设以及数智赋能教育创新四大方向,系统探索了未来发展的新策略、新模式、新路径与新机制。

在主题报告阶段,来自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中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职教出海实践路径”“海外本土人才校企联动培养”“多模态语料库建设”“数字教材与教学资源研发”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分享。

其中,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田红芳关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与未来思考”的报告,结合院校特色案例剖析了“中文+职业技能”融合的核心痛点与突破方向,提出双师型教师“既能上讲台、又能下车间”的新要求。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田红芳发言

北京语言大学应用中文学院副院长朱文文带来“基于CLIL和CBI的‘中文+职业技能’教学实践与思考”主题报告。她先阐述CLIL(内容与语言融合式学习)和CBI(内容依托式教学)理论,CLIL源于欧洲,注重内容与语言学习均衡;CBI兴于北美,以内容为依托提升语言能力。随后通过“筑梦丝路”中文俱乐部、“中文+职业技能”学习体验课等案例,强调将“技能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再对接实训基地教师,助力学员语言技能协同发展,为“中文+职业技能”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北京语言大学应用中文学院副院长朱文文发言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国际汉语教学研究》主编陈维昌作“‘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研究的现状、热点与选题方向”主题报告。他指出,《职业中文能力等级标准》将成为教材编写、课程教学、“中文+双师”培养等方面的重要基石。当前研究虽然在人才培养模式、教材资源等方面成果渐增,但部分新兴职业领域涉及较少。此外,陈主编还给教师们提供前沿选题方向,如“标准体系完善研究”“跨文化交流与文化适配研究”“数智技术赋能研究”等,为该领域发展提供更多理论指导。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总编辑陈维昌发言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教学资源建设负责人贾静茹作“基于北语社智能编辑工具赋能新形态数字教材与教学资源研发”主题报告。她介绍,梧桐智能编辑工具可助力新形态数字教材融合多模态内容,实现“练—评—测—管”一体化,还能对教学素材快速分类、匹配与动态更新。像职业中文教材,能融入职业场景视频、音频等,方便教师按需组合资源,相关成果试用后,在提升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上已见成效。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教学资源建设负责人贾静茹发言

在圆桌讨论“新形态教材与资源建设”分话题环节,针对数字化教材开发议题, 我院教师积极与参会专家交流探讨。贾昆诺老师结合教学实际,提出“数字化教材需兼顾职业场景适配性与学生自主学习便利性”的观点,询问如何在技术赋能中避免过度追求形式而脱离教学需求的相关问题;周楚君老师则围绕“数字化教材更新机制”与专家深入沟通,了解行业最新案例与标准,专家们结合多模态语料库建设、数智化资源开发经验等逐一回应,为我院后续推进数字化教材研发提供了具体方向。

圆桌对话环节

此次参会不仅及时把握了“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教学的最新发展动态与政策导向,也为我校推进国际化进程提供了战略性指导,为我院中文系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重要启示。未来,中文系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结合参会所学与交流成果,持续深化“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更多符合行业需求的复合型中文人才,为推动职业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集体合影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常宁大街888号(长安校区) 西安市高新区白沙路南段2号(高新校区) 版权所有©西安培华学院 
 陕ICP备0901232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