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追思纪念
  •   >   正文

    长诗连载 | 忽培元:不灭的明灯——缅怀姜维之先生(二)

    发布日期:2024-05-07    浏览次数:

    点燃生命

    雨后的彩虹黑夜的灯,

    照的人心里头红彤彤。

    东山上日头西山的雨,

    庄稼苗苗呀离不开你。

    人心呀不公留下个秤,

    公道自有那定盘的星。

    树根呀树干树梢梢,

    阳光雨露黄土里浇。

    一滴汗水呀一个脚窝,

    老园丁心血化成了歌。

    ——信天游

    日月如梭,

    时光像闪电飞去。

    青春易逝,

    人生如飞驰的白驹。

    昨天的英俊少年,

    转眼已白发雪染。

    腰腿僵硬行走也艰难,

    皱褶分布的脸上,

    呈现出一颗颗老年斑……

    怎样能延长生命,

    如何才会挽留春天?

    有人把事业挂在嘴边,

    每日却吃喝游玩,

    空话连篇虚度年华。

    梦里纵情高唱着凯歌,

    收获的只能是虚无蹉跎。

    什么是人生的真谛?

    哪里有永恒的归依?

    年轻的朋友们呀,

    大伙儿想过没有?

    你将把人生之爱投向何处?

    哪里藏有实用又不朽的秘籍?

    啊敬爱的姜维之先生,

    您踏平坎坷是大道,

    “直挂云帆济沧海”……

    用近三十年的大有作为,

    做出了响亮有力的回答。

    一位坚强的践行者,

    从故乡南阳到西安,

    从大西北到遥远的东北。

    再从河南镇坪老家,

    来到曾经成就了自己的,

    陕西大秦岭脚下。

    青山绵绵您未曾踏遍,

    人生却过去大半……

    然而,

    战士自有战士的风采,

    倒下去的一头老牛,

    站起来仍然是一座高山。

    在阵地上,

    在壕堑间。

    苦难中成长,

    危机里嬗变。

    无论顺境逆境,

    背后或者左右和迎面,

    笑迎所有的波折困难,

    任凭人世间风云变幻。

    初生牛犊的忠心赤胆,

    老骥伏枥志向仍在千里。

    啊人生的信念不倒,

    生活的目标始终如一。

    步步为营,

    不放过每一次机遇。

    勇往直前,

    要抓住每一种机缘,

    严寒酷暑,

    雷鸣电闪。

    您紧咬了牙关,

    匍匐着身体向前。

    任尔困难几重,

    哪怕暴雨雷鸣。

    驾辕的这匹老马,

    不用人挥舞鞭花。

    自知夕阳已晚,

    脚步走得呀好欢好欢。

    其中的苦辣酸甜,

    局外人无法体验。

    逆行中的老马,

    黄昏里无比骄勇。

    摆脱“围追堵截”,

    越过“草地雪山”。

    不到长城非好汉,

    迎接生命的凤凰涅槃!

    最艰难的日子,

    老校长义无反顾。

    多沉重的脚步,

    老园丁咬牙登攀。

    诗人有幸见证了,

    那改革开放初期,

    千里马的风采,

    拓荒牛的勇敢。

    啊园中梦中的“培华”,

    你在哪里啊“培华呀培华”?

    我要紧紧地拥抱你,

    无论是静夜还是白昼!

    痴情的逆行者,

    无数次的仰天呼唤,

    “培华”的明天呀明天,

    却总觉重重围困,

    却总是四顾茫然。

    在更深人静的时刻,

    舵手嗓音嘶哑泪流满面。

    航船既然已经启锚,

    你就得迅速高扬风帆。

    无论遇到多大风浪,

    也不能胆怯退缩,

    须臾松开沉重的舵柄。

    呵梦中的“培华女大”,

    萌发中的种子何时发芽?

    难得天赐赓续的良机,

    有党和政府撑腰打气。

    人民政协各界支持,

    各民主党派积极发起……

    可是无论再好的一件事情,

    都难免遇到抵触与消极。

    冷漠、轻视、鄙夷,

    误解、嘲讽、妒忌。

    每一种莫名的阻挠,

    看不见的泄气与消极,

    都像是丑恶金刚当道,

    遮光蔽日企图动摇努力。

    逆行者孤立无援,

    徘徊中痛苦不堪。

    困顿泥淖里的人们啊,

    眼前出现一片孤寂。

    资金、校舍、生源,

    师资、分配、待遇……

    面对一系列无解的难题,

    有人动摇有人畏惧,

    有人甚至想退缩放弃。

    开始齐声叫好的“创新”,

    躬行竟如此艰难!

    当我见到姜维之先生,

    大体就面临这样的困境。

    一副众人抬起的千斤重担,

    瞬间落在他一个人的肩头!

    是突破难关继续前进,

    还是知难而退就此罢休?

    姜校长一遍遍叩问自己,

    必须咬牙坚持干下去!

    他心中的答案始终如一。

    襁褓中的“培华女大”,

    命运堪危出路何在?

    刚刚破土的一株树苗苗,

    急需培土浇水施肥。

    也就在这种情况之下,

    却遇到了酷旱与沙尘暴。

    有些人和他们把持的部门,

    高喊“改革开放”口号,

    面对改革却成了好龙的叶公。

    一所纯民办的女子大学,

    如同刚才孵化出的民营企业。

    大伙出身一致同病相怜,

    遇到了同样的严峻挑战。

    离开改革开放雨露滋润,

    掐脖子干旱必然胎死腹中。

    民办高等教育生路何在?

    真正的有力靠山你在哪里?

    正是带着这样的研究课题,

    我来到了姜老身边调研。

    看刚刚起步的“培华”,

    遇到了怎样的麻达。

    党和政府应该制定哪些,

    相应的政策呵护扶持?

    一靠政策加群众给力,

    二靠自身创造的活力。

    二者紧密结合一并发力,

    雄鹰振翅高飞的两翼!

    “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最苦闷无奈的时刻,

    姜校长这样鼓励自己。

    不怕它“魔高一尺”,

    坚信咱“道高一丈”。

    毫不动摇的反复较量,

    大手笔的屡屡精准出击。

    以柔克刚,

    英雄无惧。

    这便是姜维之的风采,

    拓荒牛感天动地的魅力。

    千方百计,

    让自己化作一盏明灯,

    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

    坚决令雾霾散去,

    努力把坚冰融化。

    C2E

    538E

    忽培元,祖籍陕西大荔,1955年生于延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传记文学创作与研究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第四届、第五届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2016年5月被国务院聘为国务院参事。

    主要作品有文学传记:《苍生三部曲——群山、长河、浩海》《耕耘者——修军评传》《百年糊涂——郑板桥传》《难忘的历程——延安岁月回访》《刘志丹将军》《谢子长评传》《阎红彦将军传》等;长篇小说《雪祭》《神湖》《老腔》《乡村第一书记》;中篇小说集《青春纪事》《家风》,中短篇小说集《土炕情话》;散文集《延安记忆》《人生感悟》《毛头柳记》《大庆赋·铁人铭》《地耳集》《生命藤》《京密河札记》《秦柏风骨》《山秀珍》《义耕堂笔记》;长诗《共和国不会忘记——大庆人的故事》和诗集《北斗》《开悟集》《守望大庆》等。

    《群山》《耕耘者——修军评传》分获第一届、第四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长篇);长诗《共和国不会忘记:大庆人的故事》获中华铁人文学奖。作品被译成英文、俄文在国外出版。

    反映当代生活的长篇小说力作《乡村第一书记》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改编成电视剧《花开山乡》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

    关注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