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新专业科学发展,加强内涵式发展,扎实推进审核评估工作,紧紧围绕地方性、应用型的专业建设定位,培养和造就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的应用型工艺美术本科人才,工艺美术专业邀请行内专家举办“2022工美匠心——西安培华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工艺美术专业学术大讲堂第一季”。

2022年11月24日下午,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工艺美术专业学术大讲堂(第一季)系列讲座第七场顺利进行,主讲嘉宾王克震副教授以“中国当代手工艺的三重阶”为主题进行本次线上讲座。

王克震
南京艺术学院金属工艺专业主任;
中国3D打印研究院文化创意部部长;
英国林肯大学艺术学院博士,驻英国艺术家;
英国国家手工艺中心中国艺术部策展人。
【教育背景】:
1995-1999南京艺术学院,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学士学位
2003-2004英国博明翰艺术学院首饰学院,首饰、银器以及相关产品设计专业,硕士学位
2004.9-2005.2英国博明翰艺术与设计学院珠宝学院,驻英国艺术家
2013-2016英国林肯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与设计学博士
2017-至今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在读
【策展与演讲】:
2008 “非匠”——首届中国当代手工艺展,策展人,江苏省工艺美术馆
2014 “当代首饰的根源”,主讲人,上海外滩美术馆
2015 “中国当代金属与首饰艺术”,主讲人,中国美术学院
2015 “银光乍现”——宋以前中国银器之流变,主讲人,上海龙美术馆
2015 “打天下·印未来”——中国首届3D打印艺术大赛暨3D打印艺术节,策展人,南京
2016 “它山”——中国当代首饰展,策展人,英国国家手工艺与设计中心
2016 “未来的已来——参数化介入设计思维”,厦门国际会议中心
2017 “中国当代首饰十人展”,策展人,墨尔本,澳大利亚
2017 “摩登原始人——首饰在当代语境下的嬗变”,中国设计学青年论坛,南京艺术学院
2018 “锻炼·身体”——南艺金工教与学,中国设计青年论坛,四川美术学院
2018 “金属工艺教学的本体性实践与思考” 冰与火的集萃,鲁迅美术学院
【参展获奖】:
江苏省第五届水彩画展银奖,江苏南京
英国金属工艺行业协会2005年度英国银匠行业协会年度银奖(当年金奖空缺),英国伦敦
英国金属工艺行业协会2005年度英国银匠行业协会银器3D设计类优秀奖,英国伦敦
中国首届当代手工艺学院展,学院奖,北京
中国第二届当代手工艺学院展,上海
中国第四届当代手工艺学院展,南京
“非匠”中国当代手工艺展,策展人兼参展艺术家
“互动”金属艺术国际联展,北京
“驶向未来”中日韩三国当代金属艺术展,日本奈良,东京
“All Golds”伯明翰首饰学院50年师生优秀作品展,英国伯明翰
“互动倾向”金属艺术国际展,银奖,北京
中国第四届全国漆画展,优秀奖,南京
首届北京国际首饰双年展
【作品欣赏】:
《骨器》


《米器》



《胚》

讲座分为上篇与下篇两部分
上篇——《南艺金工教学的实践与试验》
下篇——《手工艺的逆袭——数字时代阴翳下手工艺的生存与发展》


关于南艺金工教学的实践与试验中,包含王老师大量的调研及师生成果。王克震老师介绍了南京艺术学院金工专业概况,南京艺术学院金工专业自创立以来,一直保持着对手工技艺的纯正性信仰,这其中既有对材料的尊重,也有对双手造物技艺的笃信。立足于学院派土壤之上的金属工作室,体内却有一根质疑传统的“反骨”,创新求变则是南艺金工的另一重性格。



南京艺术学院金属工艺专业师生用作品去表达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以及背后的思考。这也是南艺金工在教学和实践中一直秉承的精神内核。技艺得益于实践,创新得力于质疑;技艺得益于传递,创新得力于交流;技艺得益于学习,创新得力于发现;白银,这种泛着冷光的坚硬金属在同学们双手捶打、扭转、切割、焊接、打磨和抛光之下,变换为各种形式的器皿和雕塑。作者用刻苦专注的创作向观众展现了金属多种工艺的可能性,从而完成自我学习中走进与走出的一次蜕变。
优秀作品
《渐变器皿》
《汉典》中对渐变的解释是:事物的一种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状态。而“渐变”这一词大多时候运用在绘画领域与二维空间中,都是代指“色彩渐变”或者“运动轨迹渐变”。虽说在日常生活中,笔者更多地在使用由单一几何形态组合成的器皿,但这并不代表不能在一个器皿上运用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构成“渐变”。
《壶·口》
作品从哲学中的整体与部分这一辩证的关系出发,将其运用到创作中。旨在器皿这个物体中研究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从壶体跟壶嘴、把手、盖子这些局部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探讨器皿局部跟整体的形态和功能是否可以转换。壶嘴这一局部在壶体中被喻为人的五官之一,将壶嘴的部分观念转换为整体观念,设计为一套壶嘴器皿。
《我的一餐之迹》
作品选用的形态是最基础的餐具,餐具均选用使用时与手部的接触最大化的形态,互动和留痕也更直观的能够得以体现。作品最终呈现的视觉效果是由作品的工艺做工以及表达思想两部分所组合完成。



《一滴》
一滴水的落下看似简单,实则有着很多变化。水滴在落入水面的一瞬间会激荡开来,产生迸溅的水花,在水面形成一阵阵的涟漪,但最终都会归于平静。正如人生中发生的事情,不论喜怒哀乐,都不会只停留在最精彩或者最糟糕的时候,只是在短时间产生影响,最终生活都会回归平淡。

关于手工艺的逆袭——数字时代阴翳下手工艺的生存与发展中,王老师讲到:进入21世纪的人类世界是一个科技全面爆发的时代,无论是新能源、电脑、互联网、物联网、3D打印、数字化云媒体、人工智能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纵观人类的历史,手工艺和科技的关系一直都是并行不悖的。


在数字化技术的高速发展背景下,手工艺创作者正在结合自己原有的造物手段,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艺术类型。这种变革正在给我们指明手工艺通向未来的道路,手工艺的变革是一种发生在内部的基因变异以及外部力量侵入共同作用的结果。新技术被手工艺大量采用的趋势是无法阻碍的,电脑虚拟的空间中隐藏着手工艺的未来。当我们在不断地纠结于人脑和人工智能,双手和机械臂孰优孰劣的问题的时候,我们所面对的未来给我们开启了一扇维度更为复杂和多彩的造物之门。



王克震老师的讲座深深吸引了同学们,这使同学们对金工艺更加向往,并提出了许多关于学习上的问题,王老师也进行了专业的解答并对学员们未来的创作道路发表了建议,要找到自己的定位,表达自己的想法,慢慢完善自己作品的深度和流畅性,并且提出不同的艺术家对应不同的审美群体,在群体中立住,让自己的作品拥有独特的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相信这场讲座同学们一定受益良多,期待更多与王老师交流与学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