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教务管理中心组织举办校外专家学术讲座-《智能社会:文理融合与就业转型》

发布日期:2022-06-06  来源:教务管理中心   点击量:

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理论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充分发挥“学术讲座”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6月1日下午14:30-16:30,教务管理中心组织校外专家石英教授为学生进行了以《智能社会:文理融合与就业转型》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活动。参加讲座的有常务副校长胡俊生、各学院教师及学生代表近300人。讲座由常务副校长胡俊生主持。

讲座开始前,胡校长首先向参会人员介绍了专家的基本信息:石英教授,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民生组组长;中国社会学会原副会长;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社会学会名誉会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学科组成员。同时,对石教授表达了诚挚的欢迎和感谢。

石教授分别从“智能社会,未来已来”、“人工智能,文理融合”、“就业转型,全面发展”三个大的方面向我们阐述了:我国新发展阶段与世界范围的新科技革命相互重叠,人工智能技术已在工业、信息安全、金融、医疗、教育、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有了初步的应用;当人工智能和生物识别技术深度融合发展后,信息安全领域得到了全新的发展和提高,为实现信息认证、保障信息安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新科技革命即人工智能革命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生产生活方式上的巨大变革,也加速了职业的转换和就业的转型;目前,越来越多的传统职业逐渐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在此背景下,今后我们应该怎样选择职业,以及现在的学习过程中应当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值得所有人认真思考;同时,学科交叉、文理融合、厚植基础、全面发展,也应当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着力点。

各学院学生代表认真参加了讲座学习,受益匪浅。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马瑞同学说:“通过学习,既开阔了我的视野,又拓宽了我的知识面,使我了解到新时代下的新变局,以及智能社会文理融合与就业转型方面的知识,让我明白了文理融合是教育的使命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会计与金融学院姚诗妍说:“我们从专家的讲解中可以看出,生命的来源既是“矛盾的组合”,更是“矛盾的交合”。因此,现代人要产生“创新思维”,最好要把“文科”与“理科”理论及思维进行有机的交合与融合。若两股绳不拧在一起,就不会产生“合力”,更不会产生新的“动力”,也就很难创造人间奇迹,甚至两门“学科”会越来越大相径庭,而后相互对立与抵消。”传媒学院的杨文婷说:“石教授给我们带来了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学术讲座,向我们展示了现代社会正面领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契机,挑战与机遇并存,将会有一大批工作走向没落,但同时又会涌现出更多更好的工作,自动化、智能化进一步替代重复性脑力劳动和熟练技术工作,未来的新工作将会更加强调科技性和创新性,这就需要我们审时度势,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水平,在时代浪潮中不断淬炼自身的本领。”

讲座结束后,胡校长对本次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对未来就业而言,人工智能技术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伴随着人工智能、新职业、新岗位的大量涌现,给劳动者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传统的一些行业、岗位大量地被人工智能所替代,使得低端操作技能人才面临失业、收入下滑等困境。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加强文理融合学习,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为今后更好的就业提前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