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教务管理中心组织举办校外专家学术讲座 ——《我国义务教育发展轨迹、成就及愿景》

发布日期:2022-06-20  来源:教务管理中心   点击量:

为进一步丰富学生理论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充分发挥“学术讲座”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6月17日下午14:30-16:30,教务管理中心组织校外专家司晓宏教授为我校师生进行了以《我国义务教育发展轨迹、成就及愿景》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活动,讲座通过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参加讲座的有常务副校长胡俊生、教务管理中心主任助理孟倩、各学院教师及学生代表近600余人。讲座由常务副校长胡俊生主持。

讲座开始前,胡校长首先向参会人员介绍了专家的基本信息:司晓宏,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陕西省社科院教授(二级)、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陕西省“特支计划”首批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域领军人才。长期从事社会科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一般课题等13项,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和译著10部,获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3项,获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曾任陕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宝鸡文理学院校长、陕西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兼任陕西省社科联副主席,陕西省人民政府督学,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第二届委员,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兼职教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副理事长,全国教育管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陕西省教育理论研究会理事长。同时,对司教授的到来表达了诚挚的欢迎和感谢。

司教授分别从“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基本历程”、“我国义务教育取得的辉煌成就”、“新时代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展望 ”三个大的方面向我们阐述了:教育乃最大的民生工程,义务教育则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义务教育是由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强迫性教育,具有强制性、普及性和免费性特征。在两个一百年交汇之际,回顾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基本历程,总结其成就经验,展望其发展趋势,是重大历史节点上鉴往知来的重要使命。

通过对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历程的讲解,向我们阐述了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逐步恢复教育秩序和普及小学教育,到改革开放后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再到步入新时代以来强调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对于解决社会新矛盾的重要作用,我国义务教育“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逐步确立。他强调,义务教育成为最重要的社会建设和民生工程。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五大社会建设:“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十九大提出了七大民生工程:"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再穷也不能穷了教育”已经成为党中央和全社会范围内的基本理念共识。就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展望,司教授总结了以下四点:立德树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城乡一体,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以质图强,奋力实现教育现代化;守正创新,构建中国特色发展模式。最后,司教授对全体学生寄予厚望,希望大家不忘本来,借鉴外来,面向未来。

全体与会人员认真参加了讲座学习,受益匪浅。会计与金融学院的张璐瑶说:“通过教授的讲解,让我了解到了各个时期文化教育的变革,更加清楚明白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轨迹,看到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成功以及未来更加成功的前景。”传媒学院的方雅萱说:“教育能够决定和改变⼀个⼈未来的命运,教育也能决定和改变⼀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前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主创新,要变⼈⼝⼤国优势为⼈⼒资源⼤国优势,我们就必须确保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贯彻落实。在这个事关国计民⽣的问题上,政府责⽆旁贷。新义务教育法的诞⽣,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进⼊了⼀个新的发展阶段,新义务教育法是维护教育的公平公正、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项重要指导思想,并重点对全⾯实施素质教育、保障义务教育投⼊、提⾼义务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问题作出了规定。新法律为我国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的制度保证。”

讲座结束后,胡校长对本次讲座的内容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他指出,教育强,国家才能强。只有具备开阔的视野才会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每一位大学生都应该从思想上明确,提高眼界才会拥有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