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日,在指导教师袁娜、吕晓东、朱娟丽、刘娟、香海燕的精心策划与带领下,马克思主义学院“法治先锋·筑梦宣传”团队以“法治之光,和谐乡村”为核心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本次活动聚焦于大兆街道先锋新村,旨在通过优化与强化该村人民调解室的功能与形象,将其打造成为展示法治建设成果、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亮丽“金招牌”。下午在2301-B办公室集合进行了安全教育,为即将展开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安全基础,然后前往大兆街道先锋新村。

下午三点活动指导教师带领同学们到达大兆街道先锋新村党群服务中心,大兆街道办与先锋新村村委会协同组织接待。


随后,召开了首次双方交流会,参会的有大兆街道党建办主任赵薇、大兆街道督查落实办主任孟夏和大兆街道先锋新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樊成利,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法治先锋·筑梦宣传”团队师生。会议由大兆街道党建办主任赵薇主持并致词,她深刻阐述了法治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大兆街道先锋新村相关情况与所取得的成绩,并寄语青年学子要深入基层,用实际行动诠释青春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研室主任袁娜介绍了这次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初步想法,一是提升调解效率与质量:通过创新调解机制和服务,提高矛盾纠纷解决效率,增强村民信任。二是强化法治教育: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村民法治意识,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三是宣传示范作用:将先锋新村人民调解室打造为法治乡村建设的示范窗口,供其他地区学习借鉴。先锋新村党支部书记樊成利对这次活动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他详细介绍了村里人民调解室的组织由来、组成情况及特别案例等,也希望这次实践活动对先锋新村和同学们都能带来积极有效的双赢效果。一方面,提升调解员的理论水平并将村里的人民调解室宣传推广,另一方面,也让同学们真实体验、真有收获。

先锋新村党支部书记樊成利带领师生参观了先锋新村人民调解室、人大代表工作室等设施场所,并分别进行介绍,使同学们对村里的工作有更多了解,同时从调解员身上的优秀品质中也有利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项目亮点纷呈,共促乡村法治建设
开展调解服务,记录法治足迹:活动首要任务是深入先锋新村,开展实地调解服务。法学专业的队员们将利用专业知识,为村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并实时记录调解案例,这些真实案例将成为后续宣传与教育的重要素材,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模拟调解活动,提升法治素养:为进一步提升调解员的专业能力和村民的法律意识,活动还准备组织模拟调解活动。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调解员在实践中锻炼技能,同时让村民在参与中增强法治观念,形成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多渠道宣传,扩大法治影响力:在宣传方面,项目团队传媒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包括社交媒体、地方电视台等,广泛传播法治之声,展示先锋新村人民调解室的“金牌”风采。通过生动的故事、鲜活的案例,让更多人了解乡村法治建设的成果,激发社会各界对乡村振兴的关注与支持。
“法治之光,和谐乡村”三下乡实践活动通过打造先锋新村人民调解室“金招牌”,不仅直接促进了乡村法治建设与社会和谐,也通过青年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广泛宣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鲜活力,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青年学子勇担使命,共绘乡村振兴蓝图
此次“法治之光,和谐乡村”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对青年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更是一次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响应。通过参与此次活动,青年学子们深入了解乡村法治建设的现状与挑战,更加坚定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的决心。他们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不断提升自我,为构建法治、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望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深化与实践基地的合作交流,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照片:吕晓东
图文编辑:刘娟
审核人:袁娜霍艾湘寇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