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青春绘彩凤翔泥,共绘乡村振兴梦

发布日期:2024-07-19    作者:     来源:    点击:

2024年7月13日至19日,一支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组成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队遗风继韵工作室走进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开启了一场关于凤翔泥塑的探索之旅。凤翔泥塑在2006年被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文化遗产,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更在文化创新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聚焦凤翔泥塑的传承与发扬,还特别注重将学生的专业能力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旨在全方位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文化使命感。

安全教育先行,保障社会实践。7月10日,遗风继韵工作室全体师生在格物楼三楼召开了安全培训会。带队老师对全体团队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明确了责任分工。从交通出行安全、食品安全到紧急避险知识,每一环节都得到了细致的讲解,并为团队成员购买保险。此举不仅提升了团队成员的自我保护意识,更为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安全基础,确保了实践过程中的顺利与平安。

师生团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

师生团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

遗风继韵工作室出征前合影

探访泥塑展厅,感受非遗魅力。7月13日,团队成员第一站抵达宝鸡凤翔区文化馆,旨在沉浸式感受千年泥塑魅力。展厅内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历史的沉淀与匠人的智慧,在凤翔区文化馆宣传专员李子墨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近距离接触泥塑作品,聆听了背后的故事与文化内涵。通过与李子墨老师深入的交流,团队成员不仅加深了对非遗泥塑的理解,也为后期几天的泥塑调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凤翔区文化馆宣传专员李子墨老师为师生团队讲解凤翔泥塑

师生团队同凤翔区文化馆宣传专员李子墨老师合影

对凤翔泥塑村,开展走访调研。7月14日,团体成员抵达凤翔区泥塑村走访调研,将提前准备好的调查问卷分发给村民,了解他们对凤翔泥塑的认知评价、传承现状、创新发展等方面的看法。此次调查中,问卷主要集中在泥塑的工艺流程、泥塑设计、市场现状、发展困境等方面进行收集和分析。遗风继韵工作室通过问卷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后续的相关实践活动提供了参考。

师生团队抵达泥塑村

团队学生对泥塑村发放调查问卷开展调研

拜访泥塑世家,寻访匠心传承。7月15日,团体成员抵达凤翔区泥塑村胡深世家对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翔泥塑代表性传承人胡深的女儿胡小红老师以及胡小红的儿子韩建斌老师进行采访、交流学习。遗风继韵工作室学生负责人毛妍同非遗泥塑传承人韩建斌老师共同完成了工作室的挂牌仪式,同非遗传承人在后期项目合作、共同促进非遗传承创新发展等方面达成了共识,进一步推动了此次三下乡的合作深度,让团队成员更有信心在此次三下乡结束后能够持续关注非遗泥塑,通过自己的专业所长助力非遗泥塑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进一步推动凤翔泥塑的传承与创新。

师生团队抵达胡深世家探寻泥塑传承魅力

团队学生同非遗泥塑传承人胡小红老师进行交流学习

指导老师同非遗泥塑传承人韩建斌老师交流

团队学生对非遗泥塑传承人韩建斌老师进行采访

学习制作工艺,感受泥塑魅力。7月16日,团队成员继续前往泥塑村学习、观察泥塑。通过前期调研,成员们了解到凤翔泥塑的制作有砸泥、造型、制模、翻坯、合坯、粉洗、彩绘、上漆等十三道工序。制作过程中需要经过多次锤打揉捏、压平等步骤。团队成员们观察学习了当地经验丰富的民间艺人娴熟展示泥塑制作的精妙流程。匠人们凭借丰富想象力塑造出初步形态,最后对细节处精雕细琢。凤翔泥塑注重线条流畅和色彩搭配,配色大胆夸张,象征着福、禄、寿、喜、财等寓意,最终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手工艺品。

非遗泥塑传承人韩建斌老师为师生团队讲解泥塑制作过程

非遗泥塑传承人韩建斌老师为师生团队讲解泥土的选择和制作

新媒体助宣传,拓展受众群体。7月17日,为了让非遗泥塑能更多走进大众视野,运用新媒体手段推广宣传。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同胡深世家胡小红老师在抖音直播间开展了关于泥塑的制作工艺的互动讲解以及产品介绍的宣传活动。此次直播不仅传播了非遗泥塑的独特魅力,更让古老的泥塑技艺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也带动了泥塑产业的经济增长。团队成员三下乡期间拍摄了大量视频素材,剪辑成作品后投放到遗风继韵工作室官方抖音平台上,充分展现了非遗泥塑的灵动活力,让传统艺术焕发新彩。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同非遗泥塑传承人胡小红老师开展抖音直播宣传

国际推广宣传,非遗韵动世界。7月18日,为了更好地助推非遗泥塑扩大宣传、推广,团队成员建立了遗风继韵工作室官方微信公众号,不定期持续推送关于非遗泥塑的相关信息。同时,团队成员还积极拓展国际宣传,团队成员中广播电视编导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辅助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调研泥塑村期间完成了英文国际推广视频的拍摄、剪辑以及Facebook网站的推广等工作,同时将非遗泥塑的图文推广到国外平台以及产品编辑投放到了国外售卖平台ozon上,充分体现了培华学子跨专业融合、积极推广非遗传统文化的使命责任担当。

非遗泥塑图文推广到国外平台网站上

泥塑创新设计,文创焕发新生。7月19日,为了促使凤翔泥塑的传统作品能更符合新时代青年人的喜爱,团队成员中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生设计出了更符合大众视野的创新设计作品,视觉传达艺术专业的学生设计了系列文创产品。此次团队中设计专业的同学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优势,把传统泥塑融合现代设计,巧妙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泥塑与创意的碰撞并结合社会热点,使非遗泥塑在当今时代焕发新的时代活力,以贴和大众、符合青年人视野的形式呈现,拓展了非遗泥塑的受众群体。

工艺美术、视觉传达艺术专业学生进行泥塑创新

团队学生设计的文创产品以及创新泥塑作品

在此次凤翔三下乡之行中,不仅让西安培华学院的学子们近距离感受到了传统工艺的博大精深,在学习与实践中学习到非遗传承人精湛的技艺以及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更在学生们心中播下了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子。团队成员将以此次三下乡为契机,继续充分发挥专业融合优势,努力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青年力量。

拍摄:刘承俊  徐佳怡

撰稿:沈毓娜  薛舒凡 王慧 张晓朦  毛妍

审核:寇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