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中国近现代史刚要》课程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2022年4月15日晚19点西安培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全体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参加第37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名师讲堂暨教学观摩课的学习,同时教研室主任樊静老师根据此次线上观摩课的主题《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进行了云端集体备课,取得良好效果。


教师观看截图
在此次名师讲堂暨教学观摩中,每位老师都觉得收获满满的。在之后的云端集体备课会中,每位老师都谈了自己本次学习的感受和心得。以线上观摩、云端备课的方式,有利于更新教学研讨会的形式,调动了老师参与的积极性,开拓了教师的教学和学术视野,有助于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更好地进行教学改革,整体提升教研室全体教师的教学能力。
李会敏老师认为,吴仁明教授在讲课方法上从学生的疑惑点入手,采用问题链教学,全程对比分析,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问题,整个课程设计完整,形式丰富,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适合纲要课教学,值得青年教师学习和思考。在讲课内容上从力量聚合,战略指导,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四个方面展开,有高度、有深度地解析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我们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高度,很受启发和鼓舞。
张明霞老师认为,吴教授从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民主和抗战动员两个方面体现了其抗战的全面性和积极性。同时也以大量史料证明了国民党则是片面和消极的抗战,更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和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突出作用。今后在教学中要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掌握最新研究动态,更好地进行教学改革。
李雯老师认为,吴教授的课堂教学设计新颖,灵活的将史料、案例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融合,内容详实,通过层层渐进的逻辑顺序,清楚的讲明了课程难点重点,让思政课不仅有高度,还更加有温度,听完收获感满满,给自身今后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方向。

各位老师在线上积极的讨论
薛舒凡老师认为,吴教授对于教改和教学比赛的分析感触较多,现在的思政课的标准从“抬头率”进阶为“获得感”,将内容革新融入思政课教学改革,才能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起到良好的效果。
陈欢老师认为,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知识的解构和再融合、教学难点和重点的层层深入,是吴教授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总结。青年教师只有自己不断提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思政课才能有温度和满意度。
冯小卫教授表示,听完分享之后得到了启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以教材为本、内容为王、科研助推、史料佐证、观点鲜明。
胡景莲老师认为,吴教授的讲授真的是干货满满,以问题链的教学形式能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注意以辩证的方法论证,充足的史料进行佐证,深受启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以学习。
最后,教研主任樊静老师做了总结发言,本次名师教学观摩活动为我院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参加教学比赛等都提供了更有价值的参考,也为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做好准备。今后教研室要及时开展“云端备课”,集教研室全体教师集体的智慧,形成高质量的集体备课成果,确保高质量地上好思政课, 结合我校学生实际,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针对性,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图文:晓凡、晓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