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陈锋:抓住机遇,乘势前进,推动产教融合迈向新阶段

发布日期:2018-01-09  来源:   点击量: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12月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的整体制度安排,构建了“四位一体”的产教融合发展大格局,推动产教融合迈向了新阶段。

2018年1月5日,《意见》专家组组长、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在国育智库大讲堂作题为《抓住机遇,乘势前进,推动产教融合迈向新阶段》专题报告,首次解读《意见》。

深刻认识《意见》的重大意义

先行者需乘势,后来者犹可追。《意见》将对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方方面面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把握未来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

要认识到产教融合不止于一项政策,而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面向未来变革的核心机制之一,也是经济社会新阶段新发展方式的系统设计之一。

对学校而言,必须以“大舰战略”为依托,融入创新链、产业链,实现人才、教育、科技、智库、创业、社会服务诸要素资源的集成。

推动学校开放多元共享发展,打破原有的思维固化、时空局限、围墙封闭、学科藩蓠、要素分割、技术碎化。

引发学校治理结构和编成结构改革,提高综合运用政府、财政、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教师、学生、校友、专家、企业家)、科技、产业、社区、金融、国际合作等资源的能力。

产教融合和科技革命的综合作用,正在导致我们对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底层基础架构的重新设计,这就是作为未来基础单元的智慧学习工场。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立足汇聚创新要素,推动教育变革的核心使命,围绕产教融合,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接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趋势,对接国家教育改革需要,把搭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作为重要突破口,构筑推动教育改革的创新链、人才链和价值链,并为此提供专业化、系统化服务。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准确把握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准确把握《意见》精神,准确把握产教融合的战略方向,把产教融合作为核心机制贯彻到汇聚创新要素,引领教育变革的各个环节:

为产教融合互联网平台、产教融合工程平台和机制化基金建设提供支持服务。

深化“放管服”下管理服务模式创新,配合发改委、教育部搭建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设信息化服务平台,为产教全要素的精准对接提供技术服务;系统开展产教融合金融服务的产品库、工具箱和服务菜单的设计,搭建产教融合金融服务平台。

开展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试点企业相关研究

配合有关部门联合实施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试点行业企业建设的探索,着力构建产教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吸引更多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指导学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打造产教融合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

推动产教融合示范项目、实验项目向深度发展

推动现有产教融合示范项目、实验项目向深度发展,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快速布局,构建更大生态、更多协同、更深度融合的新模式。

升级产教融合+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国际合作计划

进一步升级产教融合+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国际合作计划,深化实施中外应用型高校国际合作,构建“平台对平台、学校+企业”的产教融合创新国际合作网络,推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参与配合“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实现教育和产能并肩“走出去”。

启动智慧学习工场和多层次试点

推动大学形态变革,启动智慧学习工场在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企业以及其他组织的多层次试点,探索未来学校初、中、高级形态。建立长城工匠标准体系,为学校提供菜单式的高质量技能培训,同时为企业一线骨干技术人员技能提升和产能过剩行业转岗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提供支持,为造就符合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大批岗位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服务。

启动应用型高校(含职业院校)课程改革试点

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基础,要按照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重新定义教师与课程,建立课程创新激励机制,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重构未来课程的供应链。

开展学习贯彻《意见》系列研修、培训计划

围绕深化产教融合,中心将开展系列专题培训解读《意见》;充分挖掘产教融合的典型经验和案例,推动产教融合模式和机制创新;继续办 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和“一带一路”产教融合与企业国际化发展论坛;积极营造全社会充分理解、积极支持、主动参与产教融合的良好氛围。

(来源:教育部规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