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结实的黄土高坡,闻着浓厚的黄土气息,看着一张张泛黄的照片,走过那一间间充满历史的窑洞,当年那一幅幅惊心动魄、艰苦卓绝、感人至深的画面,再一次生动地浮现。心潮文化社会实践队于7月7日依次参观了杨家岭革命旧址与枣园革命旧址。
一、杨家岭革命旧址
杨家岭革命旧址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西北约3公里的杨家岭村。1938年至1940年、1942年至1943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曾在此领导中国革命。1945年在此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也在此召开。现作为革命圣地对外开放。

中央大礼堂合照
中央大礼堂。其于1942年建成,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这里隆重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国121万党员。“七大”选举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从此,毛泽东一直担任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共也成为仅次于苏共的世界第二大党。七大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被称作“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走进中央大礼堂,里面的陈设仍然保持着66年前的风貌。主席台正中是毛泽东、朱德的巨幅画像;会场后面墙上,悬挂着“同心同德”4个大字;两侧墙上悬挂4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标语;靠墙边插着24面红旗,象征着中国共产党24年奋斗的历程;插红旗的“V”字形木座是革命胜利的标志;在主席台的正上方,悬挂着一条引人注目的横幅:“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

中央大礼堂室内照片
随后我们来到了毛主席旧居。毛主席1938年11月至1943年5月在此居住,1940年秋,因修建中央大礼堂等工程,环境嘈杂,毛主席等领导人和中央一些机关搬到枣园居住,1942年又搬回杨家岭。1943年,毛泽东等领导人又从这里陆续搬住枣园。

1946年8月,毛主席在杨家岭窑洞前的小石桌旁,会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针对当时流行的“恐美病”,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杨家岭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革命烈士的鲜血和汗水,每一块石头都见证着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这里不仅见证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也默默诉说着民族的荣耀与骄傲。在杨家岭革命旧址,我们了解了革命历史,更感受到了革命精神的传承!
二、枣园革命旧址

枣园门口的石碑照片
参观完杨家岭革命旧址后,我们来到了枣园革命旧址继续进行参观。这里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这里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遂改名为“延园”,现旧址大门石柱两侧尚有康生当年所书“延园”二字。1944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居住期间,继续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共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枣园革命旧址内有毛泽东同志旧居、朱德同志旧居、周恩来同志旧居、刘少奇同志旧居、任弼时同志旧居,旧址内春、夏、秋、冬景色秀丽,环境清幽,内生长着种类繁多的花草树木,各个建筑若隐若现地点缀其间,景色秀丽,风光迷人。

实践队员交流总结
参观结束,实践队成员纷纷交谈感受。 过去,延安是一块成就梦想的土地,而今,这座神圣的山城魅力不减。古朴的窑洞、庄严的礼堂、巍峨的宝塔山和现代化都市一起,共同谱写着气壮山河的中国新篇章。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延安精神,参观完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和枣园革命旧址,我们心中充满了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与感激。站在这些历史的见证地,大家深刻领悟到革命的艰辛与伟大。革命先烈们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无数的汗水与牺牲,为了民族的解放与复兴,为了今天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他们的英勇事迹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不忘初心,勇往直前。我们将用更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以读书修身明礼,以信念树德立志,以初心坚守使命,在实践工作中提升本领,在艰苦奋斗中磨砺意志;我们将会铭记历史,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从而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