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与金融学院网站

红梦引航 | 特殊教育学校行,助力特殊儿童实现梦想篇【五】

发布日期:2024-07-13    浏览次数:

21B50

在这个充满热情与活力的夏日,西安培华学院的志愿者们怀揣着满满的爱心与关怀,踏上了前往榆林市横山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征程。他们的目标是为那里的特殊儿童少年送去温暖与陪伴,用实际行动诠释爱与责任。

7月,清晨的阳光洒在志愿者们的身上,他们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方案,满怀期待地出发了。经过数小时的车程,终于抵达了榆林市横山区特殊教育学校。

横山区特殊教育学校前身为横山区聋儿语训学校,2017年升格为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直属横山区教体局,承担全区三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康复与教育工作。

学校占地8600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康复楼、生活楼、厨房及蔬果种植园等,配备20余个功能训练室及儿童滑轨悬吊康复训练设备、童湿优税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言语与语言训练设备、烘培设备等,专业教育教学、康复训练、职业技能教育及生活设施较为完善。

现有教职工42名,教师35名,学生140名,设置14个教学班,涉及听力、智力、自闭症、脑瘫、唐氏等多种残障类型。

学校秉承“人和为本生态和谐 点亮生命”办学理念和“博爱塑魂 阳光 奋进”的校训,弘扬“让每一个孩子发出生命的亮光”的学校精神,以“培养健康人格掌握生活技能实现社会融合”为育人目标,通过建设基于生态理念的“生命多彩课程”体系,致力培养“自尊自信 自立自强”的新时代好少年,现已初步建构起“文化教育、康复教育、艺体教育、劳动教育、职业教育”五大教育特色群,将学校营造成师生的花园、果园、家园和乐园。

学校强调“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敬畏”“每一个生命都很重要”“每一个生命都充满无限可能”,通过建设生态环境,实施生态管理、打造生态教育,实现生态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实施基于“生态化”理念下的个别化教育,重点发展听障生高考路与职业路,建立起职业教育实践基地“横美味蛋糕店”;重点培养智障生自理能力与劳动技能,打造出种植养护与卫生清洁程,帮助每个生命不断突破身心障碍的局限,从被动依赖到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逐步实现生命的最大可能! 

办学以来,学校共接收580多名残障儿童,累计培养出32名听障大学生并实现就业,步人社会的学生都能利用所学投身于不同的岗位,有厨师、蛋糕设计师等,以劳动创造生命价值。学校多次被市县评为特殊教育“先进集体”“优异学校”“文明单位”等。

校长马晓琴马晓琴校长荣获省“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三八红旗手”“特殊教育师”从学校起步到如今,26年弹指一挥间,马晓琴由当初8个聋哑孩子的“守护者”变成了580多个残障孩子的“马妈妈”。她的年华在时光中流逝,而数以百计的残障学生却从她那里获得了成长的力量!作为一名普通的母亲,她以永不放弃的恒心,教会了儿子说话,还将他培养成特殊教育专业人才,作为一名老师,她以博大无私的爱心,投身特殊教育事业,让一批批残障儿童树立信心、融入社会;作为一名党员,她以坚如磐石的初心,为家乡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献出青春,用行动诠释着使命与担当。

一走进校园,孩子们那纯真的笑容和清澈的眼神便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志愿者。尽管这些孩子在听力和语言表达上存在着障碍,但他们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丝毫不减。

志愿者们迅速投入到关爱行动中。他们用耐心和细心与孩子们交流,通过手语、文字和简单的肢体语言,努力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在课堂上,志愿者们为孩子们带来了生动有趣的绘画课、手工课和体育课。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出心中的美好,用双手创造出精美的手工艺品,在操场上尽情地奔跑嬉戏,笑声回荡在整个校园。

除了课堂活动,课外时间志愿者们还与孩子们一起交流,分享彼此的故事和梦想。在交流中,志愿者们了解到孩子们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也感受到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心态。

一天的时间很快过去,当夕阳西下,志愿者们即将离开时,孩子们紧紧拉着他们的手,眼中满是不舍。这一天的相处,让志愿者们深刻地认识到,这些聋哑弱势儿童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心灵上的关爱。

西安培华学院的这次三下乡活动,不仅为榆林市横山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带来了欢乐和温暖,也让志愿者们收获了成长和感动。让我们一起携手,用爱传递温暖,用心陪伴成长,为这些特殊的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