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新学期教学质量,推动课程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会计与金融学院于2025年8月27日组织开展了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新开课、开新课教师试讲评审活动。本次活动由教学副院长孟君主持,院长吴旺延、教学督导组组长刘心占及专业骨干教师陈利、楚文静等共同组成评审小组,对多位教师的课程说课与试讲内容进行评审与指导。

本次试讲涵盖多门新开设课程,包括成昕怡老师的《碳金融学》、高度老师的《大数据审计》、刘唯老师的《金融科技导论》、高瑞阳老师的《财务成本管理》、李雪与韩婷婷老师分别承担的《管理会计案例分析》,以及崔景钗老师的《电子支付与安全》《CFA及从业资格考试介绍》和陶瑞老师的《智能财税应用》等。

在试讲过程中,各位教师围绕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说课,并选取部分章节进行了现场讲授。成昕怡老师通过丰富案例与互动问答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在碳金融学课程试讲中,围绕课程定位、考核要求、教学目标等展开说课并对碳金融发展的背景和相关概念进行讲解。高度老师以审计实际案例阐释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价值,通过社保基金审计、扶贫资金审计、预算审计,这三个案例详细讲解了大数据技术在审计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提升了审计效率。

刘唯老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金融科技的核心与发展趋势,讲解了金融科技的内在驱动及核心技术、金融科技如何影响金融行业和实体经济、全球金融科技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让学生理解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战略的现实背景,培养学生对于金融科技的学习热情。高瑞阳老师清晰阐述了《财务成本管理》的知识结构与教学安排。从课程定位、内容及目标、教学模式、知识点讲解展开,讲解了固定成本,含概念、特征及约束性与酌量性分类。

李雪老师和韩婷婷则通过真实企业案例引导学生开展预测与分析,体现案例教学的实践性与综合性。试讲过程中从实际现象出发,进行问题引导,结合学生讨论,给出相关基础概念,并留有综合案例,形成课程衔接。

崔景钗老师《电子支付与安全》课程,试讲知识点采用BOPPPS教学法,聚焦虚拟货币、数字货币等概念,通过对比辨析、实例讲解,区分虚拟货币、央行数字货币与支付宝的本质差异。陶瑞老师在《智能财税应用》课程试讲中,系统讲解了增值税专用发票与普通发票在税务处理中的核心区别。她指出,专票可用于增值税进项抵扣,有效减轻企业税负;而普票虽不能抵扣增值税,但作为合法凭证,仍可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计入成本费用,降低应纳税所得额。

本次试讲评审小组对各位教师的展示进行了细致点评,在充分肯定教师专业素养和课程准备的基础上,也提出了若干重要建议。评审小组强调,课堂教学需进一步增强灵活性,避免过度依赖讲义,建议通过案例延伸、即兴提问和随堂练习等方式,灵活调整授课节奏,提升课堂应变能力。老师应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结合金融诚信、社会责任、职业道德等相关主题,在知识传授中自然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实现价值引领。此外,评审专家一致认为,教学设计和内容讲解应始终从学生认知出发,合理把握难易梯度,注重逻辑衔接,强化重点表达,确保学生听得懂、跟得上、学得会。

院长吴旺延在总结讲话中强调,新开课与开新课是学院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持续优化课程设计,注重教学创新,提升课堂吸引力与实效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此次试讲评审活动不仅为新学期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与专业成长搭建了良好平台。会计与金融学院将继续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推动教师教学能力持续提升,助力学院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