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名师团队 > 正文

教学名师工作计划

【来源: | 发布日期:2020-07-29 】

一、工作室建设指导思想

围绕“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依据《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结合体育学科自身特点,实现以工作室成员为引领,辐射带动一线体育教师特色发展,全面推动体育教学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工作室定位及目标

(一)定位

在研究中成长,在实践中提升,再合作中前进。

1. 体育课堂教学与研究的平台和阵地。

2. 体育资源的集散地和辐射中心。

3.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的加油站。

(二)目标

通过三年为周期的培养计划的实施,有效推动培养对象的专业成长。力求在一个工作周期内使工作室成员在师德规范上出样板,课堂教学上出精品,课题研究上出成果,管理岗位上出经验,实现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以引领学科教学的共同发展。

三、教师培养

(一)对拟招聘工作室成员的要求和期望

1.要求(1)热爱体育教育,勤于专研。

(2)敬业、精业,耐得住寂寞。

(3)虚心、笃实,有团队精神。

2.期望

(1)工作室成员有较高的的人格品德,有自己的思想追求,是师生羡慕的魅力教师。

(2)工作室成员能够成为既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又有课堂教学实效的教学引领作用。

(二)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目标

1.成员具有教研论文在省市级发表或者获奖,有课题研究成果。

2.成员在校级及以上的教学比赛中获奖,在观摩、示范课中有良好的评价。

3.成员应为有一定影响的教学骨干。

4.成员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校级及以上的教学名师。

(三)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目标

1.理论学习:关注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动态和趋势,提高工作室成员的理论水平和实施教学改革的实践能力。工作室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每位成员依据自己的情况制定读书计划,每年完成一定的读书量。

2.信息交流:定期集中或利用QQ群及微信群,随时随地进行学术沙龙或工作经验与体会的交流活动,分享彼此的成功和快乐,将工作室建设成为研究教学、切磋教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家园”。

3.深度会谈:每学期定期讨论确定中心议题,通过授课、研讨座谈、撰文等方式就教学的某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形成对该问题的系统研究。同时,欢迎有兴趣的其他老师共同参加讨论。

4.教学实践:立足于自己的教学,依据指导纲要,进行教学的实践探索。每学期争取开展一次“名师讲堂”教学观摩活动,通过名师引领和同伴的互助,打造教育教学能力强、方法活、手段多样、措施现代、教育教学效果好,在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课改中勇于开拓、大胆创新的团队。

5.课题研究:工作室确定一个总课题,某个成员可以确立子课题,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要求工作室成员人人都有各自主攻的课题研究方向,同时也参与其他的课题研究。

6.提升总结:养成总结反思的习惯,认真撰写反思日记和教育教学论文。定期由工作室向各级各类专业学术杂志推荐发表。

四、保障措施

(一)素质保障

1.主持人为省级教学名师

主持人徐国富教授是陕西省省级教学名师,具有扎实地实践经验和丰富的理论知识,近年来几十次受邀在省内外进行讲学,并获得一致好评。(详见单独介绍)

2.强有力的专家顾问团队

王志强教授(体育学院院长) 苟定邦教授 白石教授

周家颖教授(博士) 雷耿华教授(副院长) 马德厚副教授(副院长)

(二)制度保障

依据工作室的特点,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如学习、会议、研讨、课题实施、评价及经费管理制度,为工作室顺利高效运行提供支撑和保证。

(三)经费保障


体育学院

202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