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介绍
健身指导与管理专业微专业是体育类专业,学生具备现代健康的理念和健身健美教学技能,掌握运动人体科学、健身指导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健身俱乐部运营管理与市场营销等健身行业的经营知识,主要培养具备扎实的健身指导与管理理论基础,熟练掌握健身技能和方法,具有在健身行业能够从事健身指导、健身课程设计、运动康复指导以及健身俱乐部运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健身俱乐部、健身工作室等机构担任私人健身教练、团操教练、会籍销售、健身咨询指导等,为健身对象制定个性化健身计划、提供专业的健身指导服务、健身俱乐部的会籍销售、活动策划和日常管理等工作。本专业可考取健身教练职业资格证、运动营养师证、青少年体能教练证、社会体育指导员等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
招生对象:要求面向大二全日制在校学生,学有余力,应身体健康,无不适应体育运动的疾病。必须修完体育(一)和体育(二)。
二、培养目标与结业要求
(一)培养目标
对接“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战略和满足健身领域体育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的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健康第一,培养具有强健体魄、健康心理、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目标 1:满足健身领域体育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下对健身指导、健身客户服务与管理岗位的需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
目标2: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具有弘扬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精神的自觉意识;具有强健的体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目标3:掌握现代体育与健康管理知识,能够将健康管理理论与方法、运动与健康促进、饮食营养等用于实际健康问题的分析和方案选择中。掌握健身训练的基本原理及规则,具备指导健身对象进行健身训练及膳食营养搭配,针对性的制定健身计划。
目标4:传播健康理念,培养学生“大体育”“大健康”观,提高健康管理能力、意识和水平;通过健康检测、健康评估、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运动干预、心理调节等途径,促进个人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能够掌握营销及销售服务技巧,为健身对象提供良好的健身课程跟踪服务工作的智慧型、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结业要求
1.知识结构
1.1 学科知识:能够将通识教育与健身相关专业基础知识识对健身服务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1.2 专业知识:掌握健身教练基本技术技能和管理知识,并能开展对应岗位的工作。
2.能力结构
2.1 现代工具:能熟练应用健康管理工具与分析方法对健身运动中的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2.2 协作与沟通:具有团队协作、适应与组织管理能力,能够使用书面和口头表达方式与利益相关者就健身健康领域的问题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
2.3 分析能力:专业分析能力、管理决策能力(预测与决策能力、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监督评价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3.核心素养结构
3.1 职业素养: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具有合作、分享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2 业务素养:专业过硬、技术娴熟,掌握健康筛查与运动风险评估、体态评估与分析、运动营养咨询与指导等的技术技能;具有健身客户服务与管理,健身课程宣传与推广,健身机构日常基本运营管理及宣传与推广的业务素养。
表 1 培养目标与结业要求、课程体系对应关系
结业要求 |
结业要求1 |
结业要求2 |
结业要求3 |
1.1学科知识 |
1.2专业知识 |
2.1现代工具 |
2.2协作与沟通 |
2.3分析能力 |
3.1职业素养 |
3.2业务素养 |
结业要求权重 |
1 |
1 |
1 |
1 |
1 |
1 |
1 |
健身基础理论 |
0.4 |
|
|
0.1 |
|
0.3 |
|
健身技能入门 |
0.3 |
|
0.2 |
0.1 |
|
0.3 |
|
运动营养与健身 |
0.3 |
|
|
0.2 |
0.2 |
0.2 |
|
健身原理与方法 |
|
0.3 |
0.2 |
0.1 |
0.2 |
0.2 |
0.3 |
健身俱乐部经营与管理 |
|
0.3 |
0.3 |
0.1 |
0.3 |
|
0.2 |
运动康复与健身的融合实践 |
|
0.2 |
0.3 |
0.2 |
0.3 |
|
0.3 |
团操健身指导 |
|
0.2 |
|
0.2 |
|
|
0.2 |
三、修读年限
本微专业修读年限为1.5年。
四、课程设置
“健身指导与管理”微专业课程体系以3门专业基础课和4门专业主干课程为框架。其中,专业基础课7学分、112学时,专业主干课9学分、144学时,共计 16学分、256学时。
基础课程:健身基础理论、健身技能入门、运动营养与健身。
主干课程:健身原理与方法、健身俱乐部经营与管理、运动康复与健身的融合实践、团操健身指导。
表 2 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专业基础课 |
健身基础理论 |
48 |
3 |
4 |
健身技能入门 |
32 |
2 |
4 |
运动营养与健身 |
32 |
2 |
5 |
专业主干课 |
健身原理与方法 |
64 |
4 |
5 |
健身俱乐部经营与管理 |
16 |
1 |
6 |
运动康复与健身的融合实践 |
32 |
2 |
6 |
团操健身指导 |
32 |
2 |
6 |
五、结业学分
本专业标准学制为1.5年,计划总学时为256学时,总学分为16学分。
六、结业方式
修满本专业规定的结业学分,授予西安培华学院健身指导与管理专业结业证书。微专业不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备注信息,不具有学士学位授予资格。
七、课程的学时、学分及学期安排
课程号 |
课程名称 |
学 分 数 |
总 学 时 |
学时分配 |
开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上课方式 |
课内 教学 |
实验 教学 |
实践 教学 |
实践 周数 |
wzy200101 |
健身基础理论 |
3 |
48 |
40 |
8 |
|
|
4 |
考试 |
线上线下混合 |
wzy200102 |
健身技能入门 |
2 |
32 |
16 |
|
16 |
|
4 |
考试 |
线上线下混合 |
wzy200103 |
运动营养与健身 |
2 |
32 |
32 |
|
|
|
5 |
考查 |
线上线下混合 |
wzy200104 |
健身原理与方法 |
4 |
64 |
48 |
|
16 |
|
5 |
考试 |
线上线下混合 |
wzy200105 |
健身俱乐部经营与管理 |
1 |
16 |
8 |
|
8 |
|
6 |
考查 |
线上线下混合 |
wzy200106 |
运动康复与健身的融合实践 |
2 |
32 |
24 |
|
8 |
|
6 |
考查 |
线上线下混合 |
wzy200107 |
团操健身指导 |
2 |
32 |
8 |
|
24 |
|
6 |
考试 |
线上线下混合 |
合 计 |
16 |
256 |
176 |
8 |
72 |
|
|
|
|
(说明:微专业课程编码共9位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