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新经济发展以及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背景下,“云、网、端”新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性和基础性产业。与此同时,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飞速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及“微经济”方兴未艾,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发展战略正持续推进,均对计算机专业人才产生了巨大需求。
计算机专业人才已经成为引领未来新技术、学科交叉融合和跨界整合的主力军。
西安培华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五星级专业。于2003年开始本科招生,是学校首批开设的本科专业。也是学校较早开展校企合作的专业。2019年,获批为学校首批应用型特色“一流专业”建设项目。2020年,获批为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较好地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了解计算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计算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备包括计算思维在内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设计计算解决方案、实现基于计算原理的系统的能力,并能在计算机相关行业(或部门、岗位)、科研部门、企事业单位、教育单位及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方面的教学、科学研究、应用设计、开发、调试及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应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较好的终身学习理念及创新精神,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学生毕业3-5年后,可以成为信息技术行业的工程师、技术骨干或项目管理人才。
本专业的培养方向为:移动互联系统设计与开发,网络安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本专业的主干课程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 Web程序设计与开发、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单片机开发及应用、Web前端应用设计与开发、软件工程、Android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微信移动应用开发、UNI-APP开发技术、移动互联应用创新设计与开发、Python程序设计、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等。
本专业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综合素质及业务能力强的专职师资队伍。目前专职教师中有博士6人(含在读博士),硕士38人;有教授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副教授18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超过50%。
专业负责人为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担任陕西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曾任职于国家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熟悉国内外高等工程教育的最新发展趋势和要求,学科及专业建设经验丰富,教育教学理念先进,教学及科研成果丰硕。主要研究方向为微机应用控制、智能仪器设计、信号处理等。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军队重点课题及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先后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及教研课题20余项。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主编及副主编教材4部。获国家双语示范课程1项,获全国网络课程二等奖1项,获军队教学成果优秀奖1项,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包括第1作者1项)。主持申报并获批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项。
近年来,本专业教师已发表核心及以上论文百余篇。出版教材3部。获批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30余项。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余项,省级教学及科研项目30余项,校级教学及科研项目60余项。获批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校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1项,校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1项。
本专业所在的计算机系还于2019年被评为学校“师德先进”集体。
本专业具备完备的实验及实践教学条件。本专业所在的智能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是“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是“西北大学—西安培华学院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的设站单位。还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陕西省民办高校首个海外院士工作室——“许立达院士工作室”。实验教学中心占地面积约1900余平方米,软硬件设备总值超过1700万元。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煤航测遥感集团、美林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华清远见科技信息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开展了深入的校企合作,建立了多个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践实训基地,较好地满足了本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显著提升了教育实力。
本专业新建有计算机综合创新实验室,该实验室包括华为鸿蒙移动互联创新开发平台、智能制造实验平台、智能控制与人工智能实训平台、智能安防应用终端实训平台、智能交通创新实训平台、智慧医疗开发实训平台,具有大量高档的教学及科研设备,涵盖了当前计算机领域核心、前沿及主流的应用方向,包含了鸿蒙移动互联、嵌入式、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等技术。可开展设计性、综合性、自主性及研究性的实践项目教学,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培养,为实践教学、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持及保障。
本专业基于国际CDIO高等工程教育理念、成果导向的OBE教学理念,遵循国家以新工科建设为主题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精神和要求,围绕新工科建设的创新型、综合性、全周期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及内涵,面向计算机专业新工科人才的多维复合型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及能力标准要求,以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及岗位任职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立了符合学生发展需要、满足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体系。
本专业紧密结合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和方向,结合产业需求及就业需要,引入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研讨及论证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应用能力培养的三个目标层次(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及专业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及职业能力),遵循CDIO工程教育理念及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以工作任务、真实项目为驱动,基于实际生产或服务的真实技术和流程构建本专业的教学体系、知识结构体系及课程体系。面向计算机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突出应用及工程实践能力训练。
基于应用型课程体系的设计理念,结合课程内容及课程体系与应用能力培养体系间的对应关系,对应于Java工程师、Android工程师及网络工程师等核心职业岗位,系统梳理了本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及学科领域,构建了对接职业岗位能力的应用型课程群。以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紧密对接为目标,面向产业、面向先进技术、面向核心岗位需求,按照做中学、学中做、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构建了本专业“教学做一体”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已成为本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显著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应用能力及职业能力。实现了知识结构、能力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匹配。
近年来,本专业获批省“1+X证书制度”(大数据平台运维、Web前端开发、计算机视觉应用开发)试点项目3项,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2门,校级应用型示范课程9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本专业教师先后获得了全国应用型课程建设大课堂说课比赛一等奖及三等奖、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二等奖及三等奖、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陕西省教师计算机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陕西省本科院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学校应用型特色课程评比大赛特等奖,并受聘为教育部应用型课程建设大讲堂讲师团成员,多次在全国进行应用型课程建设经验推广及交流的专题报告。
本专业将学生课外科研活动、专业社团活动、创客实践活动、各类科技竞赛、互联网+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作为第二课堂教育的重要形式。将第二课堂活动作为专业教育、工程教育及职业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延伸,使训练与竞赛相结合,以赛促练促学,使课内课外紧密结合,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已形成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显著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提升了专业学习效果,强化了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强化了学生的工程基础知识,全面提升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就业时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
近年来,本专业学生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科技竞赛中获得了200余项国家级和省级奖项。学生的应用实践及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近年来,我国信息化社会和新经济、新产业发展对计算机专业人才产生了巨大需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持续向好,是就业前景最好的十大专业之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1124个本科专业中,本专业的就业排名位居第四。本专业的薪酬收入在近几年本科专业排名中也位居前列。
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也保持了稳步上升的趋势。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就业面广,就业方向包括软件开发、Web开发、数据库开发、智能技术应用开发、嵌入式开发、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及网络信息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管理等领域。就业岗位包括用人需求旺盛、薪酬较高的Java工程师、数据分析师、嵌入式开发工程师、Android工程师及网络工程师等。
毕业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性强,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性高。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反映较好。
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拓宽学生的未来发展空间。本专业高度重视学生考研工作,鼓励及动员学生们积极报考研究生考试。开展各种形式的考研动员会和交流分享会,邀请往届学长们分享考研的成功经验,为学生搭建考研交流平台。并通过多种具体举措加强学风建设,为学生打造良好考研氛围及备考环境。近年来,本专业学生的考研录取率逐年攀升。十几位2022届、2023届毕业生已考取湘潭大学、昆明理工大学、长安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西安石油大学等知名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部分毕业生由于在本科学习期间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已创办了自己的企业,目前运营状况良好。围绕职业岗位要求,本专业学生还积极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及资格证考试。部分学生取得了网络工程师、网络信息安全二级证书等资格证书,以及HCIA-AI(华为认证ICT工程师-人工智能)、HCIA-Kunpeng Application Developer(华为认证ICT工程师-鲲鹏应用开发)、HCIA-Intelligent Computing(华为认证ICT工程师-智能计算)等职业资格证书,有效提升了就业能力。
经过二十年的办学实践,本专业已经在学科及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及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人才培养经验丰富,成果丰硕,形成了良好的办学环境和较强的人才培养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