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管理中心(新)

关于开展2025年大学生讲思政公开课大赛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5-09-03    浏览次数:

各二级学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质量,本届比赛以“大学生讲思政公开课”为主题,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突出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这一历史和实践背景,带领大学生走进“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将大学生讲思政课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以学生视角、艺术手法展现大学生心中理想的思政课,呈现思政课学习过程中的精彩故事,同时为“大学生讲思政公开课”第九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公开课展示活动选拔优秀团队和作品。学校决定组织开展2025年“大学生讲思政公开课”讲课大赛。承办单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参赛对象

全校学生均可参加。学生以团队形式报名参赛,每个团队不超过6 名学生,其中主讲人不超过3人,指导教师1名(必须是思政课教师)。

二、参赛要求

(一)内容要求

围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与法治》等思政课课程中的有关章节或专题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深化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认识和思考,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精神风貌。

(二)形式要求

1.参赛团队选定的授课内容以视频形式呈现,形式上以主讲人讲课实录为主,以 PPT 课件配合为辅。提倡新颖的视听表现形式。

2.视频时长不超过 12 分钟(包括 30 秒片头),片头部分请标注展示课程题目以及学校院系、团队成员基本信息。

3.视频画面清楚,不抖动、不倾斜,像素不低于720×576PIX。

4.音频要求发音清晰,内容与视频画面同步。

(三)其他要求

参赛作品应为原创作品,由参赛团队独立完成。正确、规范填写作品名称、团队负责人姓名、主讲人姓名、团队成员姓名、所在学院、专业、年级等信息。作品进入评审阶段后,相关信息不得更改。每个团队限报1件作品,限报1名指导教师。

、赛程安排

(一)组织协调

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内容审查、汇总整理上报、协调相关单位和部门、及时宣传推送等工作;参赛宣传时间是5-8月,思政课教师具体组织实施,负责对大学生作好动员和宣传、及时组建团队、管理和保障团队的运作、录制课程、初审等任务,为学生团队思政公开课的选题、课堂设计、课堂展示等提供指导和培训。

(二)初选阶段(8月25日至9月20日)

1.以学院为单位组织参赛的,请以学院的名义统一提交参赛作品视频及作品汇总表(见附件)。

2.个人组队自行参赛的,可直接将自己的参赛作品和作品汇总表(见附件)提交至思政课指导教师处,由思政教师统一收集提交至大赛承办单位。

3.各参赛团队需于9月20日前,将作品视频及作品汇总表发送至大赛指定邮箱:1963610894@qq.com,作品命名方式:学院年级专业团队负责人姓名+作品名称,汇总表命名方式:学院名称+作品数量)。或者由各指导老师统一收齐拷贝至2301B。

(三)校级评审阶段(9月20至9月30日)

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专家评委对参赛作品打分评选,具体事宜另行通知。大赛设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

(四)活动后期

1.所有参赛作品发布到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上存档。

2.优秀作品将被推荐参加省级、国家级相关比赛。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袁娜

电话:029-85680127;18091290401


附件:西安培华学院2025年大学生讲思政公开课比赛大赛作品汇总表


                                                                       西安培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5年8月25日



附件

西安培华学院2025年大学生讲思政公开课大赛作品汇总表

序号

作品名称

团队负责人

主讲人人数

主讲人姓名

团队成员姓名

参赛团队学院

参赛团队专业

参赛团队年级

团队负责人手机号

团队负责人邮箱号

指导教师姓名

备注


































































1.序号:按照报名先后排序

2.团队负责人手机号码:用于联络参赛团队,一个作品对应一个手机号码。

3.指导教师:限报1 人

4. 其他事宜可在备注中填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