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业务 -> 科研管理 -> 正文

西安培华学院 “十一五” 科研工作规划

发布日期:2010-04-22  来源:   点击量:

(2006年—2010年)

依据《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纲要》和《陕西省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教育科学发展的基本指导方针、目标、任务以及《西安培华学院“十一五”建设发展规划》的争创“全国知名的普通民办高等学校名校”的总目标,积极高效、有创造性地开展科研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教职员工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好地发挥科研工作在学院本科评估、改革与发展中的导向、决策、服务作用,发挥科研工作在提升学院整体水平,促进学院可持续发展中的推动作用,真正使科研成为提高学院办学效益与提升学院办学声誉的一个支撑点,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时期科研工作回顾

“十五”期间,是我院科研工作取得累累硕果的五年,也是我院科研工作健康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与支持下,在姜维之教授与姜波博士的领导下,我院科研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科研队伍日益壮大、科研质量明显提高、科研成果持续增加。五年来学院成立了多个学术研究机构,各院(系)承担多项各级科研课题,共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专著、教材近20部。“十五”期间,我院科研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为未来学院科研工作的发展和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科研工作依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还处在起步阶段。

学院目前由办学行为阶段向教育创新阶段的发展给科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科研工作必须进一步拓宽思路,深化改革,适应培华的发展需求;院系科研组织机构没有建立;科研管理制度尚未形成体系;科研成果偏少,影响力不大;科研队伍数量有待增加,素质有待提高;科研经费短缺依然是科研工作面临的一个主要困难;我院的科研与本科评估要求、学院的发展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二、“十一五”期间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

我院科研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研强校”为宗旨,以“以人为本,自主创新;凸显特色,强化应用;突出重点,开拓前进”为指导方针,发挥科研工作的理论创新作用,为学院领导的决策服务,为学院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服务;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促进学院全面发展和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学与学术研究共同持续快速发展;以科研促进学院发展,进一步提升我院的科研创新水平,实现我院跨越式发展。

以人为本,自主创新。把培养科研人才和凝聚科研人才作为学院科研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充分调动全院教职员工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建立健全科研人才培养机制,建构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在科研工作中,凸显科学研究的创新性与原创性,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具有培华特色的科研局面。

凸显特色,强化应用。充分发挥学院自身近八十年办学历史形成的特色与优势,创建具有培华特色的学科及其研究与应用体系;开展具有培华特色的而又符合应用性教学实际的科研工作;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强校企合作,在实践中开展科研工作,积极开展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使我院的科研工作与地方的经济建设紧密结合。

突出重点,开拓前进。紧紧围绕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这一中心任务,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建设作为重要研究领域和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同时兼顾科研课题的申报与学术论文发表,从而推动我院科研工作的全面发展。

三、“十一五”期间科研工作的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

(一)发展目标

结合培华学院办学理念,以学位点申报与本科评估为契机,努力健全学院科学、高效、有序的科研管理体制;培养一支具有高度创新精神、高素质、高水平的“专、兼、群”科研队伍;提升科研成果的质量与数量,力求建构一批培华学院校级项目的同时,在省市级以上科研课题立项上实现新突破;加强科研工作的信息化程度;在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上实现新开拓。至“十一五”末,我院科研要达到: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等科研成果300篇以上(其中核心期刊以上的不少于总数的五分之一);公开发行出版教材、专著40部左右;院级立项课题不少于60项,省市级以上立项取得新突破;取得省级以上的学术奖励20项以上;完成校级精品课10门以上(每项资助经费0.8-1.2万元),省级精品课3-5门(每项资助经费2-4万元),创名牌专业1-2个;建立科研机构5-10个,创建重点科研基地2-3个(每个基地资助经费3-5万元);学院投入科研经费200-300万。经过五年努力,力争我院科研能力与科研成果水平达到新高度,走在民办高校的前列。

(二)主要任务

1、改善科研环境与条件。进一步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营造宽松有序的科研环境;加大对科研的经费投入;改善教研人员的科研工作条件与实验条件;加大对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努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形成人人参与科研、人人关心科研的新局面。

2、建构一支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专、兼”并重的科研队伍。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形成学科结构合理的科研梯队;加强对学院科研骨干的培养,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使我院科研骨干在本学术领域有一定的知名度;进一步改善教研人员的学历学位结构,改善教研人员的科研能力结构,实现“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尖子人才”的宏图。

3、及时调整科研工作的导向与研究重点。将学院决策、咨询课题及教育教学改革中现实问题的研究作为基本导向,根据其变化相应调整科研工作重心。进一步适时开拓学院发展或急需的研究新领域,适时制定相应的科研工作规划与计划,整合各类科研资源,科学调整科研选题结构、内容结构、重点结构、人员结构、投入结构,实现科研导向与科研重点的动态调整。

4、在科研成果数量与质量上实现重大突破。五年间,争取每一位教师都有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学院在全国公开报刊上发表研究成果不少于300项;公开发行出版专著和教材40部左右;学院每年确定校级一般规划课题10项左右,重点规划课题3-5项左右,二级学院及各系自筹科研课题数量不低于学院的1/2。同时,力争在省市级(包括省市级)以上的课题立项数量上取得新拓展。

5、加强科研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我院科研信息网网站,努力提高科研工作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6、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学院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每年从科研成果转化为我院教学改革措施或教学实践活动的不少于 2项。

7、增强科研工作的开放性,进行广泛的学术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我院科研工作的品位。

四、“十一五”期间科研工作的主要发展战略

(一)实施特色战略

特色意味着优势,意味着竞争力,丧失特色就丧失学院的优势与竞争力。西安培华学院应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通过具有自己特色的科研,形成自己的科研优势与发展优势。要突显自己的特色,必须坚持以开展创新性、现代化、应用型研究为基本导向,充分发挥自己的办学优势,选择富有创意的、有利于学院发展的课题进行研究,同时必须密切联系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结合本校的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确定科研的导向与内容。

(二)实施教学与科研工作一体化战略

学院正处于由办学行为阶段向教育创新阶段的发展时期,教学与科研一体化是学院实现健康、良好、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要实现教学与科研的一体化,必须在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原则的基础之上,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促教学,两者相辅相成;做到科研出成果,成果进课堂,形成教学实践问题与科研课题、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的互动机制,真正实现教学与科研的互相促进;鼓励教学人员人人参与科研,并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力争每人每年都有1项研究成果。

(三)实施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战略

坚持学院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是学院立于不败的基础。

首先,坚持以学院发展研究为主导,兼顾对学院应用型办学模式的研究,同时展开对教学基础理论的研究。

其次,加强现代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提高科研效率。重视科研网络建设,强化科研网络的服务功能;尽快建立学院科研处的信息库,并与期刊电子数据库资源链接,以丰富参阅信息。

再次,坚持教学实践与科研同共同发展,将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的课题和内容作为科研工作的重点之一,不断丰富、更新科研内容,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使科研获得持久发展的动力。

最后,持续增加对科研工作的投入,保障科研工作具备顺利开展的必备经费,使科研获得能够保持持续发展的物质条件条件。

五、实现“十一五”科研工作发展目标的主要措施

(一)提升科研意识,加强对科研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1、建立健全学院各级科研组织。首先确立各院系的兼职科研主管领导与兼职科研秘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专职的科研主管领导与科研秘书。

2、要在全院教职员工中大力宣传科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他们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出较高水准的科研成果。

3、学院制定科研工作计划,并下达科研任务,各院系要认真组织教师完成科研任务。学院将适时召开科研工作会议,监督、检查、落实科研工作任务,使科研工作落到实处。

(二)进一步建立与完善科研管理机制

1、建立完善政策保障机制。

逐步建立与完善以下学院的相关科研政策:《西安培华学院科研工作条例》、《西安培华学院科研机构管理办法》、《西安培华学院院级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西安培华学院院级科研课题管理制度》、《西安培华学院教职工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教师科研工作量制度》、《科研评奖制度》等制度,在全力执行上述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科研工作的督导与评估工作机制,把科研工作与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师成长、职称评审等工作结合起来,突出科研的地位。强化科研意识,充分发挥科研对教学的导向作用和动力作用,全面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全院形成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劳动的良好风尚,形成一种“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出高层次成果”的学术创新机制。

2、建立完善科研经费投入机制。

在五年间,学院将加大对科研工作的经费投入,建立学院拨款、部门自筹、社会支持相结合的科研经费保障机制。

首先,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在学院年度事业经费总预算中,明确科研投入总额,保障各项研究项目的启动、运行与科研成果奖励工作的顺利展开,要从办学收益中提取部分科研资金,保证科研机构与科研人员的办公经费、科研课题经费与教改实验经费的及时到位;积极争取政府资助项目;积极与企业合作,借他们的资金为我所用。

其次,增加科研的信息化经费投入。学院应积极筹措资金,给科研部门配备现代化的科研设备,以提高科研服务与管理效率;联合计算机系、信息与网络中心组织开发学院科研网页,及时更新科研信息,增强科研工作的透明度,搞好网络技术设备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实现科研工作管理的信息化。

再次,增加科研图书资料投入,建立健全学术资料库。学院每年固定投入一定数额的书刊购买资金,为图书馆及院系(部)和各研究所的资料室购配新的图书与报刊资料,扩大纸质可读范围力争建立资料种类齐全、服务设施齐全的书刊与文件资料中心,为师生提供较为丰富的参考资料;完善信息服务体系筹划建立全数据资源库,通过网络远程检索电子参考资料。

3、建立与完善有效的科研激励机制,提高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

首先,建立与健全科研正负激励机制,每两年开展一次全院性科研评奖活动,奖励优秀科研成果,同时奖励优秀科研工作人员。凡属科研实绩特别突出的个人与单位,视情况给予相应的精神与物质奖励,同时对于长期没有科研成果的个人与单位领导给与相应的通报批评或处罚。

其次,对立项课题给予必要的资助。给予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等不同级别的课题不同标准的配套资助,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展开和健康发展;对关乎学院发展的科研课题与对应用性办学模式研究的科研课题给予优先的资助;对按时完成课题研究并取得优秀的研究成果的科研人员给以相应的奖励,对于有突出贡献的科研工作者和组织者,在工资待遇和职务职称等方面破格提升,物质方面给予一次性重奖。

4、建立与完善科研协作机制。

首先,组织本院教学与科研人员之间的协作。根据科研工作的需要,科研活动的组织可在一个学科或一个部门展开,也可在不同学科之间或不同部门之间合作展开。

其次,积极主动地加强学院与上级科研部门的协作,并尽可能与他们建立长期协作关系。

再次,积极开展与兄弟院校、有关高等院校的科研合作,达到科研工作的双赢的目的 。

(三)建设科研队伍 提高科研队伍素质

建设科研队伍,提高科研队伍素质是提升我院科研质量与水平的基础与关键。在调整、优化、充实以专职教师为主的科研队伍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建设包括学院党政人员、专家学者、兼职人员、各级科研组织在内的“专、兼、群”型的、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科研队伍。

1、在科研队伍建构上,积极创造条件,使学院每个学科都拥有1-2名在本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

首先,通过学院政策引导和加大投入,积极引进引进本校需要的科研人才,并创造比较优越的条件,留住人才,稳定科研队伍。

其次,通过重点扶持等方式培养一批业务素质高、科研能力强的培华学院自己的科研骨干。学院要全力推动教师从事科研,要把教师培养成为既善于教学又善于科研的全面型人才,同时给科研骨干相应的政策倾斜,给他们安排调研和进修的机会,培养出一批拔尖科研人才,对于他们从各类渠道获得的科研项目,给予政策倾斜和经费倾斜。通过努力,改善我院科研人才结构状况,使我院科研队伍形成合理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能力结构,努力建设一支富有创造力的学术梯队。

2、建立健全良好的科研用人机制。合理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尽快改变目前科研队伍规模与科研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状况。在进行教学建设的的同时,积极组办研究所(室)、研究会等科研组织,鼓励和支持教学骨干在省级或国家级研究会担任学术职务,增强科研及管理能力;激发全体教职员工从事科研工作的热情。

3、为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目标,将本科学生科研纳入学院科研工作的范围,把学生科研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把学生科技创新、科技开发与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结合起来,倡导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四)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

1、鼓励学院教师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学术切磋探讨,学院为教师进行学术交流提供各种便利条件。支持教师参加省部级、国家级和国际性学术会议,大幅度提高其学术水平,提升学院的知名度。

2、促进我院与上级科研单位、其他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一方面,积极争取一批带有资助资金的科研项目,另一方面发挥学院办学优势,积极面向社会,扩大与企业的合作,取得更多的委托性或合作性科研项目;

3、努力开拓各种交流渠道,积极聘请客座教授,适时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到我院作学术报告,开展学术活动;主办或联办各类专业性学术会议,并及时将研究成果结集出版;

4、鼓励全体教职员工与科研人员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增加教研人员外出考察、参加学术会议、讲学的机会;

5、定期开展有关学术活动;加强学院学术团体与国内外学术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办好西安培华学院学报

2006年开始创办西安培华学院学报,2006—2007学报为半年刊,从2008年起拟将学报由半年刊变为季刊,多渠道筹措办刊经费,确保刊物采编、发行、通联工作顺利进行;在优先采用优质稿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稿源,聘请一批特约编审、特约作者,借以提高刊物的社会影响、理论层次与内在质量;进一步扩大校刊的对外交流范围,促进学报的校际交流和省际交流,提高学院的知名度。

二○○七年十二月

 附:西安培华学院“十一五”规划后三年科研工作规划

 

 

 

 

西安培华学院“十一五”规划后三年科研工作规划

1.加强科研工作,提升办学水平

加强科研工作,提高学术水平,提升科研成果的质量与数量。为此,鼓励支持教师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每一位骨干教师都有公开发表的论文,都能主持或参与一项课题研究。三年内我院科研达到: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调查报告200篇,其中核心期刊以上的不少于总数的五分之一;公开发行出版教材、专著24部左右;定期举办学术报告会、研讨会;院级立项课题不少于60项,指导和组织若干跨院系的团队在省市级以上立项取得新突破;取得省级以上的学术奖励20项;新建立科研机构3-6个;创建重点科研基地1-2个。经过3年努力,力争我院科研成果水平达到新高度。

2.切实加强科研队伍建设 提高科研队伍素质

在科研队伍建构上,积极创造条件,使学院每个学科都拥有1-2名学术带头人。通过学院政策引导和投入,积极引进本校急需的高级科研人才,并创造比较优越的条件,留住人才,稳定科研队伍;通过重点扶持等方式培养一批业务素质高、科研能力强的学院自己的科研骨干。要鼓励教师从事科研,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使自己成为既善于教学又善于科研的全面发展型人才。同时,给予科研骨干相应的政策倾斜,给他们安排调研和进修的机会,培养出一批科研创新人才。对于他们从各类渠道获得的科研项目,给予政策倾斜和经费倾斜。通过三年努力,力争改善我院科研人才结构状况,使我院科研队伍形成合理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能力结构,努力建设一支相对稳定、富有创新活力的学术队伍。

3.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研管理机制

首先,要建立完善科研工作政策保障机制,逐步建立与完善以下学院的相关科研政策:《西安培华学院科研工作条例》、《西安培华学院科研机构管理办法》、《西安培华学院院级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制度,并建立健全科研工作的督导与评估工作机制,把科研工作与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师成长、职称评审等工作结合起来,突出科研的地位。

同时,建立完善科研经费投入机制。在三年间,学院将加大对科研工作的经费投入,并建立学院拨款、部门自筹、社会支持相结合的科研经费保障机制。建立科研经费预算立项制,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在学院年度事业经费总预算中,明确科研投入总额,保障各项研究项目的启动、运行与科研成果奖励工作的顺利展开,要从办学收益中提取部分科研资金,保证科研机构与科研人员的办公经费、科研课题经费与教改实验经费的及时到位。另外,要积极争取政府资助项目,积极与企业合作。

其次,要建立完善有效的科研激励机制。

要加大激励力度,开展全院性科研评奖活动,奖励优秀科研成果与优秀科研工作人员及单位。凡属科研实绩特别突出的个人与单位,视情况给予相应的奖励,同时对于长期没有科研成果的个人与单位领导给与相应的通报批评或处罚。对立项课题给予必要的资助,不仅要设立校级科研专项经费,确保用于科学研究专项开支,而且要对我院人员主持或参与的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立项课题按不同标准配套资助,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对按时完成课题研究并取得优秀的研究成果的科研人员给以相应的奖励,对于有突出贡献的科研工作者和组织者,给予重奖。

4.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

学院为教师进行学术交流提供各种便利条件,鼓励学院教师进行学术交流活动。支持教师参加省部级、国家级和国际性学术会议,增加教研人员外出考察、参加学术会议、讲学的机会;促进我院与上级科研单位、其他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提升学院的知名度。聘请客座教授,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到我院作学术报告,开展学术活动;主办或联办各类专业性学术会议,并及时将研究成果结集出版。并积极开展与国内外学术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5.进一步办好《西安培华学院学报》

从2008年起学报由半年刊变为季刊。进一步完善学报的审编制度,并进一步扩大稿源,刊发高质量稿件,聘请一批特约编审、特约作者,借以提高刊物的社会影响、理论层次与内在质量;提高学报印刷质量。同时,扩大校刊的对外交流范围,促进学报的校际交流和省际交流,提高我院学报的质量水平与学术知名度。

二○○八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