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由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与我校联合主办的“阅读中国·书香社会”——贾平凹邀您共读书系列文化公益活动在我校维之图书馆报告厅举行。著名翻译家、美国杜克大学亚洲与中东学系、妇女学系、影像美学系教授罗鹏,苏州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哈佛大学访问学者、钱钟书研究专家季进,著名文学评论家、原《当代作家评论》主编、《东吴学术》执行主编、《学问》执行主编、中国政府出版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林建法,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立志、秘书长马莉,我校理事长姜波、副校长徐国富等,与500余名师生代表一起参加了活动。活动由我校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刘利侠主持。

活动现场
姜波理事长在致欢迎辞中讲到,去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记者专访时就谈到了读书的要义,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向全社会发出了“建立书香社会”的号召,举办此次活动正当其时。希望师生们今后能够循着贾平凹先生的足迹,把阅读作为幸福生活的一部分,来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姜波理事长致辞
随后,姜波理事长代表学校为罗鹏教授和季进先生颁发了我校客座教授聘书。

姜波理事长代表学校为罗鹏教授颁发我校客座教授聘书

姜波理事长代表学校为季进先生颁发我校客座教授聘书
在季进先生主持的以“中国文学在海外的影响和传播”为主题的与名家对话活动环节,罗鹏教授和季进先生分别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中国文学研究及译介所取得的成果交流了心得。
罗鹏教授解读了自己从李汝珍的《镜花缘》中发掘的“怀乡病”这一概念,即与通常所理解的“思乡病”不同,“怀乡病”需要离开家乡才能够被治愈,并分析了它在人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影响,及其产生的根源,揭示了其背后有关家庭伦理、民族文化以及国家政治状态的深刻隐喻,意在指出“疾病”在这一时期的叙述中并非仅仅作为一个负面的象征,而是包含了某些积极的可能性,在不同的背景和角度中加以解读,完全可能具备不同的意义。

罗鹏教授解读自己从李汝珍的《镜花缘》中发掘的“怀乡病”这一概念
季进先生认为,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崛起,中外文学交流的日益成熟,中国当代文学在国外的影响与地位显著提高。但中外文学交流依然存在着明显不平等的状况,比如我们对西方文学的关注与熟悉程度,永远与西方对中国文学的关注相距甚远。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已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一个载体,实现中国文化在海外的整体战略输出是大势所趋,也任重道远。

季进先生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中国文学研究及译介所取得的成果与师生交流心得
师生们现场积极与两位嘉宾展开互动,为他们渊博的学识折服,同时惊叹罗鹏教授一口流利的汉语。

学生现场积极与两位嘉宾展开互动
林建法先生与马莉秘书长代表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向我校赠送了囊括贾平凹先生目前所有作品的24卷文集,并希望与我校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今后在文化研究、学术交流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共同为推进贾平凹先生的作品走向世界而努力。王立志先生与罗鹏教授共同向我校授“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读书社”旗帜,意在鼓励我校师生多读书,读好书,以读促写,以读促学。

林建法先生与马莉秘书长代表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向我校赠书

王立志先生与罗鹏教授共同向我校授“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读书社”旗帜
在姜波理事长的陪同下,来宾们还参观了我校维之图书馆、校史馆等。参加活动的校领导还有:人文学院院长赵伯飞,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刘利侠,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负责人、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王鹏,陕西翻译协会副秘书长、省作家协会文学翻译委员会委员、我校喜剧美学研究所所长秦泉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