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官网首页 > 培华要闻 > 正文
培华要闻

关于资本市场和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问题

日期 : 2004-06-01 点击数: 来源:培华学院

西安培华学院 姜维之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逐步发育,知识经济时代初见倪端,在《民办教育促进法》已正式实施以后的今天,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正方兴未艾,而资本市场对促进经济的发展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研究资本市场与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关系非常必要。如何正确认识和运作资本市场,以资本市场为依托、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将成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利用资本市场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性

作为高等学校的办学者过去考虑的比较多的问题是教育经费问题,是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学校取得多少办学效益的问题,当然也会考虑如何培养合格的人才,对国家经济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等问题。而在社会上,不少人把教育投资仅仅作为一个消费热点,把教育投资和存钱买房等问题等同起来,其实二者是完全不同的。这是因为现代生产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生产,不再是仅仅依靠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就可以完成的。作为生产力中起决定因素的人,为了从事现代生产就必须掌握丰富的知识和先进技术,一般来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同劳动者受教育的程度成正比的,因此教育投资不再是纯消费性投资,而是一种具有高收益的生产性投资,这一点已被国内外的大量研究所证实。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相对义务教育而言家庭和个人投资所占的比例更大,但高等教育投入更是一种高产出的投入,不论对国家、集体,还是对个人都是如此。

对于教育的投入——产出的问题,西方经济学家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进行了很多研究。最著名的就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他在1960年的一次演讲中,首先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从而引起了人们对教育投入——产出问题研究的极大兴趣。在此基础上,许多教育学家、经济学家对此问题展开了更为深入地研究,并产生了教育经济学。从教育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教育的发展需要投入,而这种投入也就是教育资本,从形态来分,教育资本包括两种形式:即物的投入和人的投入。无论是哪种投入,作为资本,其结果必定会产生价值增值,这也是资本的本性所在。然而,教育资本与一般产业资本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一般产业资本产出的结果表现为产品或者服务,而教育资本的产出则表现为人力资本的形成。随着社会经济由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化,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对于个人来讲,谁拥有更多的人力资本,谁将在市场中拥有更强的竞争力,也会获得比别人更高的收入回报。正因为如此,高等教育作为人力资本形成的一条重要途径,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都对高等教育有着愈来愈大的需求。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无论是从学校和教师的数量、学生的规模,还是从办学质量等方面看,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与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相比,依然有着巨大的差距。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育资本投入不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的资本市场,拓宽社会资本进入教育的途径,并以此促进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不仅十分必要,而且也十分迫切。

二、利用资本市场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不应脱离我国的国情。

可以借鉴西方经济学家的一些有益的建议,但是不能照搬照抄。现在世界上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或综合国力来自三大资源:一是自然资源;二是物质资源;三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开发水平、教育发展的水平对国家的未来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是客观固有的,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在世界上并不占有优势;物质资源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基础设施等,其人均值在世界上也不具有优势;唯有人力资源约占世界的五分之一,从数量上看,似乎具有比较大的优势,但经济发展日益表明,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因素中,更主要的不是人力资源的数量,而是人力资源中所蕴含的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规模,因此,要使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还要进行巨大的投入。美国一年教育总投入6380亿美元,而人口只占世界的1/25,人均教育经费2300美元。我国一年教育总投入600亿美元,人均50美元。按人均计算我国人均教育经费是美国的1/46。2002年美国高等教育投入2700亿美元,我国是150亿美元。美国高等学校3500所,一半公立,一半私立,其中公立学校规模都比较大,因此公立学校的学生占总数的3/4左右,但私立学校办学水平比较高,顶尖大学的2/3均是私立大学。美国私立学校最早是教会资助,大财团资助或者有钱人慈善捐款,这些捐助根据美国法律规定可以相应减免企业纳税和个人所得税,这一点作法值得我们借鉴。

中国现在正处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历史阶段,中国有中国的国情和国策,中国的资本市场发育还不够成熟,加入WTO 以后,中国的经济正在与世界经济接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的蓝图正在勾绘,农村“两基”正在攻坚,“普九”还有待巩固和提高,农村教育的经费保障问题正待解决。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目前达到 15%,而美国是81%,韩国是66%,德、法、英等欧洲国家都在50%左右。“大国穷教育”的现状不是短期可以改变的,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本强国还有一个艰巨的过程。与此同时也应看到,国家正在加强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着力推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因此讨论教育投资问题都不要离开这些基本国情。研究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投入的关系时,一方面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提出增加教育经费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要克服为了局部暂时的利益,而忽视教育的基础性和战略性的作用等短视行为。

第二、教育(包括高等教育)投入不仅要计算经济效益,同时必须考虑社会效益。

可以借鉴企业运行的一些有益的经验,但是不能把教育事业单纯的企业化或产业化,还应考虑教育的公益性。教育部门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在实现即定的政治要求的前提下,努力提高教育对象的经济效用。当前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总之产业性和公益性二个属性都要注意,这二个属性并不绝对矛盾,我们应该处理好这两个属性关系,使其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第三、必须充分考虑到教育效益的滞后性和潜在性。

根据教育成本分担的原则,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或个人分担部分教育成本是必然的,但是家庭或个人不能因为投入了教育资本就要求马上兑现受教育者个人收益上的增值,政策上可以有所导向,但有时并不能严格对位到每一个受教育的个体。一般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个人就业后的待遇也就越高,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这也是家庭目前把教育投资作为家庭投资的主要热点之一的重要原因。但是由于某些高校毕业生对于教育的公益性和教育效益的滞后性认识不足,往往急功近利,对物质待遇的期望值过高。而我们研究和计算教育成果的经济效益时,应该是从社会长期受益和使受教育者个人终身受益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

第四、解决好教育资本来源及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问题。

计划经济时期,高等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国家投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教育经费的来源也逐步多元化,既有国家财政拨款,也有大量的银行信贷,还有相当部分的国外资金介入和居民家庭投入;同时投资主体也在多元化。既有国家投入,也有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非公有企业)和社会团体投入,还有大量的个人投入。其中,对于公办高等院校,依然是以国家投入为主,个人缴费为辅;国家投入可以是教育事业拨款、或地方财政拨款等,也可以通过银行贷款;对于民办高等学校不仅没有国家拨款,而且从国家银行获得贷款也受到多种限制,正常教育活动的开展主要靠学生缴纳的学杂费来维持。因此,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扩展教育经费来源。

根据我国居民存款巨幅增长的现实,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可以效仿企业资本运营方式,通过股份制及资本市场的运作来解决,包括发行教育债券等手段,也可以通过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取得和扩大教育资本。总之随着我国经济多元化的发展,高等学校必然面临着从单纯的办学经费的使用向教育资本的运营过渡。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才能与世界经济接轨,才能使资本市场在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和提高资本融通效率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传统的资本市场的范畴主要包括股票、债券、中长期信贷等形式,既然资本包括物的资本和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的核心就是教育资本,因此谈资本市场和高等教育关系时,必然要求多渠道解决好教育资本的来源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等问题。

三、拓宽资本市场进入民办高等教育的途径

我校作为民办高等学校,国家没有投入办学资金,但是学校成立20年以来,充分发挥了民办学校办学机制比较灵活的特点,经各方面努力学校固定资产积累已达3.5亿元,初步具备了办学的基本条件。总结我校解决教育资本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学生所交的学杂费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