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是宅在家中享受暑假的惬意与悠闲,还是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到基层为百姓服务?无疑,我选择了后者,在经过团队成员层层筛选中,我就此成为了医学院爱康社会实践队的一员,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对接下来的下乡生活充满了热情与期待。
终于在2021年的7月12日,我们踏上了三下乡的旅程。起初参加三下乡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想通过这次的实践操作,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使课堂所学不仅装在脑袋里,更落实到行动上,达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的目标要求,实现我们将医学专业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从而进一步的巩固自己的专业实践操作水平。但真实到达岐山县的村落后,看到农村以为老爷爷在慢性病折磨下艰苦的生活,看到小朋友错误的洗手方法与陪戴口罩的步骤,看到敬老院老人渴望陪伴的眼神,看到卫生院简单且落后的医疗设备……我才逐渐认识到这次三下乡的意义。在这十五天里,我们去了宝鸡市岐山县的陵杨村,堰河村,北郭村,当地敬老院,周原广场,在周原广场为广大群众科普关于糖尿病,高血压,心肌梗死的一些预防措施。顶着太阳到陵杨村为老年人按摩肩井、肩髃、肩髎、等一些穴位,进行耳穴埋籽,艾灸足三里、关元穴、气海穴、神阙穴、,到堰河村教村民学习拍打操,洗手操。,在各个村落寻找老党员,冒着大雨到敬老院陪伴老人,在医务人员人员缺乏的情况下去卫生院疫苗接种服务中引导村民们按照预检、核验、接种、留观的正确步骤接种疫苗,在活动即将结束之际,为卫生院医护人员按摩肩膀…这一幕幕画面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袋里。

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我与陵杨村一位老人近二十分钟的交谈,谈论着村子里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据老人描述,村子里孤寡老人居多,年轻人都去大城市打工,留下父母独守村庄,并且老年人很多都患有慢性病,但幸好现在国家对农村医疗水平大力扶持,卫生院医务人员定期下乡做义诊,给他们普及一些健康知识,在谈到中医理疗,发现当地老人普遍都是对中医有所的了解的,并且大部分老人都接受过中药方面的治疗,认为中医可以治根治本,从聊天中也感受到了他们一直很期待有更加专业的人士带给他们更全方面、有效的中医理疗服务。在谈到医疗卫生政策方面的问题时,村民反应由于近几年国家在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方式方面进行改革,国家也一直在持续推进县级医院服务和管理能力建设,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发展社区医院。这些都加大对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都让他们更加相信卫生院的医疗水平,从而生病后会首选乡村卫生机构进行治疗,而这些改革让他们在生大病后敢于去医院看病,有效的降低了慢性病的死亡率。村民在谈到自己去卫生院就医的过程,满脸喜悦,从他的语言和表情中都明白他们对最近几年国家医疗卫生政策和基层医护人员态度的满意。在这次交谈中,我也确切感受到了国家这几年的医疗脱贫攻坚的成效,感受到了国家在大力振兴农村医疗方面做的努力。

图为本人为老奶奶进行肩颈放松,老奶奶对队员的服务赞不绝口。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我们走访了几名在党五十年的老红军,在看到老红军脸上那条条皱纹,我意识到这仿佛在诉说他曾经历过的峥嵘岁月。“抗美援朝,是我终生难以忘怀的日子。”虽然戎马一生、战功卓著,但老人始终认为自己能够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去奋战前线是令他倍感自豪和幸福的一件事。刘银昌同志向队员们表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在实际生活中要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好余热作用,用自己的言行辐射周围人。”听着老人坚定的话语,我们不禁感叹到原来的的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是啊,我们的前方是星辰大海,我们的道路依然风雨交加。我们新一代的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爱祖国,爱人民,时刻铭记历史,继续前行。
在真实体验下乡生活后,我认为这次实践不仅仅只是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这种只为充实自己的“小我”,而更多是为了让我们了解我国国情,认识我们现在的社会形势,从而利于我们更好地服务和奉献社会,更好的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带去医疗贫瘠的地区。去为有需要的老人孩子做一些我们能够力事情。这次三下乡实践活动,看到哪些步伐满跚的老人,让我想起了几十年后自己的父母,他们辛苦养育我们,在他们年老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奋进全力去孝敬我们的父母,多陪伴他们。俗话说:“一支优秀的团队,塑造出优秀团队文化,一个优秀的团队文化,酿造出优秀的人”。我们存在于社会中不是孤零零的一个人,在这次实践活动就能够体现,一个团队之所以能成功不是偶然,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团队成员之间的团结与信任。就那最近热火朝天的东京奥运会来说,其中许多的项目都是团队比赛,往往考验的就是成员之间配合程度,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只有合作起来才能释放更强大的能量。我们这次的实践活动已经落下帷幕,虽然经历了烈日与阴雨,但看到老人们对自己的肯定心里还是很开心的。这次三下乡不仅仅只是一次医疗的实践,更加是人生一次宝贵的财富。(通讯员 辛佩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