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官网首页 > 媒体培华 > 正文
媒体培华

华商报:八十五年历史的积淀 勇于创新的民办教育品牌(十八)

日期 : 2013-10-17 点击数: 来源:培华学院

用良心办好教育

——记培华八十五载育人路

题记:

  几个月间,笔者经历了对西安培华学院的实地走访,聆听了一桩桩、一件件动人心弦的故事,与曾为培华发展呕心沥血的前辈面对面,领略了历届培华学子的风采……历史的画面,感恩的心声,动情的泪水交织在一起,深深的在笔者心中烙下印迹。

  合起这本八十五年厚重的历史纪念册,笔者久久不能平静,感慨办教育的不易。无需浓墨重彩的溢美之词,培华凭一颗“用良心办学”的真心,脚踏实地以行动书写未来。
 
 
 女性教育弦歌不缀
  从1928年成立的“西安第一女子平民职业学校”到1984年“新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再到如今的西安培华学院女子学院,学校始终以提高女性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为培养目标,致力于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开拓与创新。
  培华着眼于国际化教育的视角,与韩、日等国家的女子学校建立了广泛联系,旨在打造一所专业性、开放型、国际化的一流女子学院。针对女性的喜好和就业需求,该校采用“专业教育+职业生活技能培养+女性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除专业教育以外,还设置了女性心理、社交礼仪、形体训练与舞蹈、茶艺、美容等女性必修课及服装鉴赏、书法、插花、就业等选修课程。每年开展女性素质教育大讲堂,大讲堂的主讲人来自不同领域、有着从事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丰富经验。在学生管理方面,女子学院实行班主任管理制,而不采用常规的学院辅导员管理制,班主任由专业教师兼任,既是学生导师又是生活顾问。
  从创业明星、陕西省三八红旗手曹丽平,到全球旅游小姐国际大赛中国赛区亚军刘思阳,再到陕西省学生击剑竞标赛女子佩剑比赛冠军冯诗韵等,学校走出一批批杰出的女性取得了巾帼不让须眉的优异成绩。  
                                                             
创新理念培养实用人才
  “立德树人”是办学的根本。在姜波理事长的带领下,培华从教学创新,教师队伍培育,科研发展,教育管理,实习就业等各个方面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也更加响亮。
  该校在教育教学中大力推进“X+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的技能竞赛激发学生创新动力,培养出了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从培华走出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适应能力快,跳槽率低,因此深受用人单位的喜爱。可以说,无论是考研还是就业,培华学子都能迅速站稳脚跟,独当一面。而这些成绩的取得也与培华的“精英”教师团队密不可分,学校拥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薛鸣球教授和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会长王德炳教授为代表的百余名专家学者任职任教,为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爱国主义教育塑造学子灵魂
   培华建校八十五年来,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经历了战争时期的迁移,动荡时期的停办,和改革开放的重建,坚定不渝的办学理念成就了当下学校的飞速发展。伴随培华一路走来的先哲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红色教育理念正是如今培华的办学精神。红色文化多年来已经融入到培华的各个角落,学院成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研究会,举行红色经典歌曲演唱活动、红色经典诵读大赛,组织师生参加“马栏颂”清明节公祭活动,纪念胡乔木同志诞辰100周年活动、纪念蒙定军同志诞辰100周年活动等。
  在感恩先烈的同时,学校引导学生们践行公益,从小事做起,传递正能量。学校2004年筹建红十字会,赴汶川、玉树、雅安等地震灾区救助,成立济困助学基金,捐助希望小学,走进儿童村送温暖,志愿者们捐献造血干细胞……点滴真情,温暖人心,多年来学院为公益事业累计捐款二千余万元,树立起关爱民生的楷模。在今后的发展中,培华仍旧会不变初心,坚守红色、公益的教育阵地。
回顾往昔,风雨沧桑的八十五年已是曾经;展望未来,培华不改老一辈革命家用“良心办学”的初心,传承姜维之老校长“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办好学,育好人。 
      文/潘晴
华商报A07版
2013年10月14日
 
       

关闭